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从2013年到2019年,中国全年初婚人数从2386万滑落至1399万,降幅为41.4%。2019年,全年再婚人数达455.94万!
“离婚冷静期”已正式加入离婚登记程序。
有人长舒一口气,也有人一声感慨:“与其熬过离婚冷静期,我更希望不结婚。”
结与离的讨论已持续有年,总是争辩不休。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婚姻围城
2020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一年的统计年鉴显示,中国人婚姻状况,有了新动向。
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结婚率为6.6‰,比上年降低0.7个千分点。创下十年内新低。
这也是2013年以来,第6年连续下降。相比2013年,已缩水三分之一。
而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从未降过。
2019年,离婚率上升到3.36‰,基本为结婚率数值的一半,远高于十年前。
两者对比,你很容易得出结论:结婚率降,离婚率升,也许将成为常态。
这个结论其实不新鲜,近年来都有媒体谈及。
但他们疏忽的事实是:结婚的统计,包括了初婚与再婚两个指标。
初婚为首次结婚,再婚为离后再结。年轻人的婚姻状况,初婚这一指标最能代表。
从2013年到2019年,中国全年初婚人数从2386万滑落至1399万,降幅为41.4%。
适婚人群的规模变化有一定影响,而面对婚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闪躲,可能也是原因。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男女平均初婚年龄已超30岁。推迟结婚之外,还有人是长时期的离开。
而回顾中国的历年结婚总数,其规模之所以没有下降如此明显,部分原因是再婚人数的增多填补。
2019年,全年再婚人数达455.94万,保持上升态势。为什么会上升?
有离才有再结。对多数人而言,除非渴望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敢于选择离婚,是为了找到更合适的人在一起。
每个季度,离婚人数大致在200万上下。
受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的离婚人数相比往年减少近一半——当出门都不方便,爱不爱这件事还得缓缓。
但在二、三季度,离婚人数回升至往年同季度水平。人们猜测的疫情后的“报复性离婚”并未出现。也许意味着2020年的离婚总数指标会稍微乐观点。
不过,随着“离婚冷静期”的落地,第四季度的离婚人士正面临新的考验。
全国离婚地图
谁选择了离婚?他们为何选择?背后的心态如何?我们尝试勾勒出一幅关于离婚的群像。
离婚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比如,仅看2019年的离婚率数据,会发现东北与西南省市是离婚的高发地区。
西南以重庆和贵州为代表,其中,重庆以5‰的比例位列全国第一。也就是当年每一千人中,就有五对夫妇离婚。
同时可见,东北三省整体排名靠前。
反观华南、华东地区的沿海省市,则整体处于低水平,如福建、浙江、上海与广东,保持在2.5‰上下,约为重庆数值的一半。
进一步的,我们将近十年的各地区离婚率纳入对比,看看还有哪些变化。
十年前的2010年,东北三省在当时就高居前列——事实上,在哪个年代,东北人在离婚这件事上都走在多数人的前头。
而至于原因为何,观点驳杂。
无论省市间的比较如何变化,一个大趋势是一致的:在绝大多数地区,离婚率都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
离婚率这类宏大的指标虽然清晰,但很容易让人忘记数值之外作为人的选择。
每一段婚姻的结合,和最后离婚的决定,其实来得都不容易。
一个离婚的结局,背后可能是当事人数年的困苦或坚守。
通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2018年49804起离婚纠纷案件数据,我们得以看见这些以离婚纠纷为结果的婚姻都维系了多久。
数据显示,以上离婚纠纷案件中,出现在婚后2-5年的比例相对最高。意味着这一时间段,是考验婚姻关系的大坎。
传统意义上的“七年之痒”,变成了“三年之痛”。
在这些身陷离婚纠纷的人群中,三分之一(34.2%)的人认为离婚的原因来自于生活琐事。
刘震云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里写道:“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生活琐事,哪怕不是明确的背叛、暴力,但它能让人们对漫长的共处生活失去信心。
长期的分居、感情基础的薄弱,是造成离婚的第二、第三的因素。
家庭暴力紧随其后,也是调查中频繁出现的重要原因。
结与离的阶段转换可能只是拿到证件的一瞬间,但背后的心态已有改变。
已婚和未婚背后也有着不一样的自我认知。相比已婚者,离婚者更缺乏认同。
有更多的离婚人群认同“情侣住在一起,哪怕不结婚也没关系”。
他们倾向相信,真的感情比一段名不副实的婚姻名号更重要。
世代更替,人们的婚恋观变了
为什么离婚者增加?回答这个原始的问题,有很多解释方法。
一个易理解的事实是,婚恋观在改变。老一辈对待离婚的慎重和避讳程度,在年轻人群中有所降低。
世代更替带来的是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会让人们更加审慎对待婚姻于自身的意义和影响。
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结果,不同世代对一些传统婚恋观念的认同区分明显。
婚姻再不好,也比离婚或者单身强吗?
面对这一问题,60后的认同比例高于其他世代,而90后的比例处于最低水平,不认同者占了绝大多数。
新一代的成熟,与老一辈的观念碰撞,带来了关于结与离的社会争辩。
有人认为,离婚增多,是我们在逃避处理亲密关系。正因为爱是脆弱的,所以我们要去经营它,而不是等着不劳而获。
但更多的人认为,是我们逐渐想明白了:如果婚姻需要两个人反复撕扯,那我宁愿徘徊在围城外,而不是委曲求全。
相处是婚姻的母题。
在与另一个人、一个完整的家庭相处之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先选择和自己好好相处。并在独处中,坚信着真实可感的感情生活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