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婚礼新流行:老式契约的新式浪漫

结婚产业观察·2023-07-18 00:00
819
铜质婚书、苏绣婚书、卷轴婚书、折页婚书……一批新式婚书以精美的形态在社交媒体上涌现。这一次,它代表着年轻人关于爱和婚恋的新“浪漫”。

铜质婚书、苏绣婚书、卷轴婚书、折页婚书……一批新式婚书以精美的形态在社交媒体上涌现。这一次,它代表着年轻人关于爱和婚恋的新“浪漫”。

消失的婚书,它又“回来”了。

近代以来婚书开始向现代结婚证书过渡。直至新中国成立,结婚证书取代传统婚书,成为婚姻的有效凭证。

这一曾代表男女缔结和保持婚姻关系的凭证,现在又以新的形态流行起来。

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婚书因遵行“六礼”而出现,在男女两个家庭的家长间订立。

如今,铜质婚书、苏绣婚书、卷轴婚书、折页婚书……一批新式婚书以精美的形态在社交媒体上涌现;一批专门从事婚书定制的个人和机构也应运而生……

而这一次,婚书不再是婚姻的凭证,它代表着年轻人关于爱和婚恋的新“浪漫”。

新式婚书

诉说中国人的浪漫

5月末的一天,是苏苏订婚的日子。经过网上多番对比后,这对新人最终选择了中式风格的订婚宴。

苏苏订婚现场

宾客们陆续进门,摆在桌上的一份红色卷轴格外引人注目。宾客们聚拢在小桌边,不时有人指着红色卷轴询问:“这是手写的吗?好好看!”

这是苏苏此前特意在网上定制的婚书。精致的红色卷轴上,左边第一行,用小篆写着“订婚书”三字,接下来则是繁体小楷写成的誓词:“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赤绳早系,白首永偕。礼同掌判,合二姓以嘉姻。书向鸿笺,敦百年之静好。葳蕤繁祉,鸾凤和鸣。心有缱绻,望若见逢。”

苏苏的婚书

苏苏和未婚夫介绍完双方父母后,从桌上拿起卷轴,向着宾客宣读“订婚书”。宣读完毕,苏苏和未婚夫将卷轴内侧面向宾客展示,大家再次拿起手机拍照。

苏苏和未婚夫展示婚书

订婚仪式结束后,苏苏把婚书和黄金首饰放在一起。这份婚书花费不到350元,但对苏苏而言很珍贵。她计划在婚礼结束后把这幅卷轴挂在新家的书房,“这样既美观,又可时时看到。”

苏苏是在社交媒体和朋友的双重“安利”下了解到婚书的。定制婚书前苏苏也在网上做了很多功课。她关注到,在网购平台和社交平台上的婚书定制,大致有打印、“流水线作业”、“个人小作坊”定制三种模式。

几经筛选、对比,她选择了一位名叫“空川”的博主。她翻看了该博主所有的帖子:书法专业毕业、对书法有浓厚兴趣和热爱、对待书写非常认真。苏苏觉得,空川书写的婚书很特别。

在前期定制婚书时,苏苏主要考虑了三个因素:手写、字体好看、卷轴精致。关于婚书定制的另一重要内容——誓词,她在网上搜了很多,最后在空川的推荐下进行修改、调整,方才确定。

几天前,网友Mu在网络上分享了父亲给她亲手写的婚书。木色圆形相框中,红色鎏金卡纸上,繁体行书写下了誓词。

她表示,相比于金色墨汁,她更喜欢传统的红纸黑墨。帖子发布后,不少网友都在帖子评论区请她拜托父亲帮忙代写婚书。

社交媒体上的苏绣、铜板婚书

卖婚书博主“爆单”

纷纷涨价

此前,一位网友自制的“乐谱婚书”引发了大家关注。桑皮纸上绘制五线谱,画上《婚礼进行曲》乐谱,再用彩铅绘上夫妻共同记忆节点。最后,他们在婚礼的“签署婚书”环节按上心型手印,再放进相框展示。

“新式婚书”在年轻人中的流行就像一场传统文化的复兴潮流。

无论是新近结婚的年轻夫妻,还是从事婚书定制的工作者,他们通过对身边婚礼的观察、社交媒体信息的浏览,都不约而同发现——中式订婚、婚礼越发流行,婚书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仪式环节。

整体而言,目前流行的大部分婚书仍为中式风格,铜板婚书由匠人用小锤在退火铜板上敲制而成,再进行电镀、细琢等精细处理;苏绣婚书由经验丰富的绣娘用金线在红色丝绸上绣制;折页、卷轴婚书则大多用金色或黑色墨水书写于红色宣纸上。

空川第一次写婚书

作为书法专业毕业生,在定价上,空川会以小幅书法的价格作为基础定价标准,再根据不同墨水在书写上的费时费力程度调价。就目前而言,她的收费标准为黑墨188元,金墨288元(金墨需要复写,较为耗时费力),后续包装再进行少量加价。

空川书写的金墨折页婚书

随着婚书单量越来越多,婚书定制在流程上也更加规范起来。通常来讲,定制过程主要包括网络咨询、誓词文案挑选、形式确定、包装寄送等环节。

婚书定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文案挑选。空川根据经验,确定了8种最受欢迎的文案供大家选择,也可由客户自己提供、调整文案。

婚书文化的

前世今生

婚书样式的丰富、市场的发展,都在彰显着婚书在年轻人中的流行程度。作为现如今回潮的一种新风尚,婚书的内容、形式、作用,以及与婚姻的关系经历了多次变化。

整体而言,传统婚书的凭证和仪式功能如今被拆分为两个部分,政府机构颁布的结婚证书主要承担凭证功能,民间流行的“新中式婚书”则扮演着仪式化角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王跃生曾撰文指出,就婚书与婚姻的关系而言,传统婚书配合对“六礼”的遵行出现,是与婚嫁的一整套繁琐仪式相对应的书面表达形式。

一般而言,传统婚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婚姻缔结过程中,即男女双方家庭依照礼俗,通过订立婚书对彼此形成一定约束;一旦婚娶完成,其使命就基本完成。保存至今的传统婚书较为少见。

在婚书的样式和内容上,明代之前,民间的请婚书仅具婿父和媒人两个名字,不具新郎名字,而允婚书中也无新娘名字。

至清代,当时男女名氏被写入婚书,但却是作为家长的从属者被附着。

民国时期,各地出现了一些由政府监制甚至颁发的订婚婚约或结婚证书。其进步之处是当事男女姓名、年龄被清楚载明或签写。但主婚父母和媒人(或证人)仍不可缺少。

民国婚书

进入现代,男女无条件婚姻自主,民间的婚书已不具有法律效力,政府机构直接介入民众婚约过程,婚约的有效凭证是政府机构颁布的结婚证书。

年轻人中流行的“新中式婚书”显然也不具有约束效力,更多是通过誓词体现男女双方对婚姻的共同愿景。同时,在仪式结束后,婚书还具有陈列、展示作用。

如今,政府颁布的结婚证书上登记着男女双方的姓名、身份证号、结婚证字号、登记日期,民间流行的“新式婚书”则主要书写着男女双方的誓词、愿景,婚书书写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如小楷、行书、隶书、小篆。

不同字体的婚书

“中式婚礼、婚书有一种隆重感。其中的古诗词等元素和母语有更好的契合度,这体现了中式美学的独特魅力。”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曾昕表示,年轻一代比老一辈更有文化自信,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深的认同感。

年轻一代对民俗文化、古典元素有较强的情感认同。新式婚书把中式美学的精髓和现代年轻人的审美结合在一起,又产生了很多新玩法。它不再是传统的老旧感,而是既复古又前卫。

“年轻人在婚礼结束后,把婚书装裱起来放在新房中,这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婚书的存在可以唤醒双方记忆中的隆重感、契约感,建立起一种情感连接。”曾昕表示,政府机构颁布的结婚证书取代了传统婚书的契约功能,但其简单明了的形式并不足以承载年轻人对婚姻的希冀,于是传统婚书的部分形式得以传承、重新流行,用复杂、庄重的文书来呈现婚姻的仪式感。

婚书既是一种情感契约,也是一种美学象征。这是如今年轻人的国潮新时尚,也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新生机。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放牛班;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放牛班;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