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来了!婚宴餐标或迎变革……

结婚产业观察·2021-01-12 00:00
1368
有客人表示,主家都是根据饭店提供的套餐标准订的,供应的量都比较大,导致很多菜品都是撑场面的摆设。

有客人表示,主家都是根据饭店提供的套餐标准订的,供应的量都比较大,导致很多菜品都是撑场面的摆设。

2020年12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审议了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反食品浪费立法,将为节约粮食提供法治保障。

1月7日至10日,记者走访城区部分餐饮店发现,餐桌浪费现象虽时有发生,但较以前有大幅下降的趋势,节俭就餐渐成风气。

大部分市民都能“按需点菜,打包带走”

在走访中记者注意到,多家餐厅在进门显眼处以及餐桌上都张贴或摆放有“厉行节约 杜绝浪费”“不剩饭不剩菜”“倡导节约,爱惜粮食,文明用餐,从我做起”等提示语。

1月7日中午11时30分左右,在盛唐湾路一家饭店,不少人在用餐,记者在一桌刚走的客人桌上看见,该桌共点了十个菜,几个火锅里还剩一些底料或豆芽等,但量不算多。但有一盘腊味鸡则剩下多半,没怎么动。

记者看到,饭店内有个专门盛放剩菜剩饭的袋子,里面已经装了不少剩饭和剩菜。“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以前请客的人好面子点许多菜,吃不完也不打包,每天收十几斤餐余垃圾,现在顶多收个四五斤。”店内服务员称。

1月9日中午,记者来到北正街一餐饮店,余女士和五位朋友用餐完毕准备结账,桌上的大部分菜品都光盘了。余女士告诉记者,点菜的时候,服务员也会提醒我们够吃就行,不够再点。所以我们都是按需点菜。“现在出去吃饭我们也会注意节约,做到光盘。”余女士称。

“餐厅里都配有餐盒,在客人用餐结束后,如果有剩余的菜品我们都会提醒客人打包,当然也有很多客人自己主动要求打包。”该餐饮店服务员沈华说。

1月10日中午,在宜城路上的一家酒店内,市民江丽正带着家人就餐,点单人员根据就餐人数为他们推荐了四个菜:“山粉圆烧肉、鱼头火锅,再加两个炒菜足够四个人吃了。”店内负责人胡小平告诉记者:“除了对顾客进行点菜和打包进行引导之外,我们还会严格控制每日的食材进货量,另外,将避免浪费的观念先灌输给厨师,然后由厨师向预定酒席的客人建议、引导,按需上菜。”

婚宴、食堂浪费现象仍然存在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城区几家大型酒店,发现婚宴上浪费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有客人表示,主家都是根据饭店提供的套餐标准订的,供应的量都比较大,导致很多菜品都是撑场面的摆设。但宴席结束后,有的宾客会主动打包。

“现在人生活水平都不错,大鱼大肉哪吃得下啊,浪费了好可惜。”在采访中,市民曹兰兰告诉记者说,她元旦期间参加了一个亲戚的婚宴时就有这样的感受,“满桌都是荤菜,大家几乎没怎么动筷子,虽然事后也有人进行了打包。但是如果婚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荤素搭配更加合理,从源头上避免浪费就更好了。”

另外,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学校、单位食堂也存在浪费现象。一食堂负责人表示,由于是大锅烹饪,而且烹饪的量比较多,炒出来的口感与家常炒菜相比确实有差别。

“但我们还是希望不存在浪费的情况,按需所取,尽量避免浪费,营造勤俭节约的氛围。”该负责人如是说。

通过国家权力介入引导全社会厉行节约

对于这份草案,安徽中皖律师事务所张金金律师认为,从法律角度上讲,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第一条明确立法目的是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传统美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从草案规制对象看,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涉及餐饮服务提供者、单位食堂、学校、餐饮外卖平台、旅游经营者、超市等食品经营者、政府及其部门、个人、食品生产者、行业协会、基层自治组织、网络音频视频传播者等各类主体,涵盖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甚至是信息传播、垃圾处理各个环节的主体责任,是对全社会食品浪费问题的全面治理。

从草案规制方法上看,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各项规定不仅仅是倡导性规定,而是通过具体法律条文建立各项反食品浪费方法和制度。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厉行节约是美德,但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丰盛的美食款待客人,害怕招待不周,是大众心理,这种心理往往造成浪费,反食品浪费法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捅破”这种“尴尬”心理,使主客都能接受按需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十四条规定了单位、家庭和个人有厨余垃圾源头减量义务,可见反食品安全法,在规制方法上更科学,不是简单以罚款进行规制。总之,反食品浪费法的最终实施是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来引导全社会行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风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进人民福祉,是良法之治。”张金金说。

“将反食品浪费从道德约束,上升至法律层面将更加有利于这一观念的深入人心。”市民殷国凤女士也表示十分期待。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不做“必剩客”,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让“食”光更加美好。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安庆发布;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