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说到婚庆,我们国内结婚企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的京城。当时,京城出现了专门为结婚人服务的行业:喜轿铺。
结婚是每个人的人生大事,更是一生中的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每个过来人恐怕能够忘掉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许多事情,但是都会对自己的婚礼铭刻在心,一辈子都无法忘却。所以新人们选择一家好的婚庆公司也是很有必要的。
说到婚庆,我们国内婚庆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的京城。说起京城的婚庆公司,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早在清代,京城就出现了专门为结婚的人服务的行业——喜轿铺,可以说是今天婚庆公司的“原始版”。
其主要是为结婚的人提供花轿,并附带轿夫、锣鼓手、执事等。
当时京城的结婚还普遍采取传统的礼仪,于迎娶新娘时,照例用花轿,旗锣伞扇、金灯执事,八面大鼓等。
据《当代北京婚恋史话》记载:“当时的喜轿行业很兴旺,四九城都有喜轿铺,京城约有120余家。”
在这些喜轿铺中,可分两类:一类是满俗婚礼的喜轿铺,这类多在内城;另一类是汉俗婚礼的喜轿铺,这类多在外城。
而随着二十世纪的来到,特别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旧的封建礼教被逐渐否定,特别是传统的结婚仪式因过于繁琐,且费时费事,浪费钱财,常常把结婚当事人弄得疲惫不堪,于是一些上层人士和知识阶层开始尝试新的结婚仪式,谓之“文明结婚”。
即男女双方不再去“命馆”合婚,也不必许什么“龙凤帖”,而是买来两张印好的结婚证书,填上新郎、新娘的姓名、年龄、籍贯,举行婚礼时,由证婚人、介绍人和男、女双方主婚人印证就行了。
结婚典礼可以在家里举行,也可以在饭庄举行。
新式婚礼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为此有识之士看准“文明结婚”这个“商机”,在京城开办了供应新式结婚用品的服务商店。
据《北京民俗文化史略》记载:民国四年(1915年),骡马市大街开办了“喜庆婚礼用品租赁社”,专门出租文明结婚的用品。
它原本是一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喜轿铺,掌柜是山东人,很精明,他将旧式的花轿、锣鼓手、执事等取消,改为备花车、司仪,同时向新郎、新娘出租结婚穿的礼服、花篮等。
可以说“喜庆社”是京城第一家“婚庆公司”,所承办的事宜与今天婚庆公司所承办内容很相近,只是所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经营规模也不大。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九月,江苏无锡人郁炽昌在宣武内内绒线胡同开办了“紫房子新婚用品服务社”,为“文明结婚”的年轻人提供“一条龙”式服务。
它专门出租“文明结婚”礼堂上用的各种陈设,新郎、新娘穿的西式礼服,新娘用的头纱、珠冠、头花、手花、花篮等,且代雇花车、乐队、司仪,甚至连结婚典礼的仪式单都给印好了。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北平市社会局积极提倡“改进习俗,提倡节约”的“文明结婚仪式”,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响应,由此促进了“紫房子”的业务蒸蒸日上,并使原店址已不敷应用,1938年迁到六部口旁边,三间紫色的大门脸儿较前更为壮观。
此后,京城出现了多家为婚庆服务的行当,如东城的“福双新婚用品服务社”,西城的“金丽新婚服务公司”,南城的“美馨新婚服务所”、“喜临门婚庆服务公司”等,但其门店规模和服务业务与“紫房子”相比,均为逊色。
而为了争到客源,各婚庆服务社利用一切机会广泛宣传“文明结婚”的体面、省钱、省事等种种优点,同时扩大服务范围。
一些婚庆服务社的老板还广为结交社会各界名流,争取他们的光顾与支持,以扩大影响。
到上世纪40年代末,京城有婚庆公司近十家。
进入上世纪50年代后,京城的婚庆企业同其他私营企业一样,在“公私合营”的历史大潮中迎来了所有制的变革。
有的停业,有的转行,有的参加了“公私合营”,其业务较为单一,或改为照相馆、有的改为服装店,而婚庆服务的业务被取消了。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年轻人对新事物的不断追求,婚礼的花样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婚庆又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关联阅读】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西祠胡同;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