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份子钱”的前世今生:原来,人情投资也是门技术活

结婚产业观察·2018-10-02 00:00
8717
份子钱来源明朝初期,其与朱元璋有关。而即使是外国人,也要“随份子”。

份子钱来源明朝初期,其与朱元璋有关。而即使是外国人,也要“随份子”。

份子钱是朋友、亲子、同事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已经成为成年人生活开支的一部分。甚至,有不少人因份子钱的多少和亲朋好友产生了矛盾。

根据湖南卫视一节目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一二线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份子钱最低200起,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份子钱高达上万,而湖南、四川等地也基本在500—1000之间。

关于份子钱,你是否好奇过,这究竟怎么来的?凭什么,别人结婚而你要给份子钱呢?

份子钱,来源于明朝初期

关于份子钱的记载,其实要追究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当时正值明朝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乱全国到处呈现出人口锐减、田地荒芜的景象。再加上明朝官吏的贪污、当地豪强劣绅的压榨,农民生活十分艰辛,国家租税无所从出。于是,为了追求长治久安,朱元璋提出了“锄强扶弱”的主张,在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兴礼法之治。指出:“古者风俗淳厚,民相亲睦,贫穷患难,亲戚相救;婚姻、死丧、疾病邻保相助。”

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结婚、死亡丧葬和患病,邻里要相互帮助,这也是最早的份子钱模式。由此,结婚、丧葬给份子钱的形式也就慢慢保留了下来。

其实,在明清小说里也可看到不少关于份子钱的描述。比如,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第二十七回道:“归姑爷爷来行人情出份子。”全书十个章回,有的章回出现四五次“份子。”

新中国成立后,“随份子”一度不再流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人们生活条件简陋,结婚也极为简单,你家端只鸡,我家凑条鱼,邻里亲朋间凑成一桌吃了,也就算结婚了。到六七十年代,暖壶、洗脸盆等必备且并不昂贵的生活用品成为结婚时的礼物。

而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慢慢宽松富裕之后,红包、份子钱则由此登场。至今,仍在流行……

外国人,要不要给份子钱?

如果你觉得只是中国才要给份子钱,那就错了。

根据2013年的一则报道,韩国当时结婚礼金会送6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30元);而英国人参加一次婚礼的平均花费则是440英镑(约人民币4000元),相当于其一周的薪水,不过,与国内不同,英国人的花费有四分之三用于服装打扮,真正赠送给新人的份子钱只有100英镑。

德国则将份子钱折成实用的物品。新人们在婚前数月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品、挑选结婚所需要的物品,拟好清单,标注价格发给朋友,以便亲友赠送。

此外,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其实和国内一样也是随份子钱的。朋友关系一般的,份子钱数额在3000到5000日元,折合成人民币两三百元;关系较好的朋友则会给1万日元;家里的长辈在随份子时给的较多,在3万到5万日元,甚至更多。当然,日本人月薪换算成人民币大约在2到3万元,所以,随份子并不会造成大的生活负担。

份子钱,开始“变味儿”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份子钱的习俗似乎也变了味儿。“份子钱”逐渐成为衡量关系、情感深厚与否的关键。

此外,很多刚入社会或者工作一两年的人,薪水不高,收到的请柬却不少。节假日,如五一、国庆等更是要参加多场婚礼。由此,份子钱的支出成为了人们不可忽视的一笔开销。

不知道,你是否计算过,迄今为止共出了多少份子钱呢?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原创;作者:风晓云;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原创;作者:风晓云;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原创;作者:风晓云;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