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房子”,中国第一家婚庆公司的辉煌与沉浮

结婚产业观察·2017-11-16 00:00
6849
北京“紫房子”,中国第一家婚庆公司,此前也是唯一一家国有性质的婚庆公司。

北京“紫房子”,中国第一家婚庆公司,此前也是唯一一家国有性质的婚庆公司。

它曾经的客户尽是政要名流,它是“中西合璧”式婚礼仪式的创始者。它见证了中国婚庆事业的发展,然而在中国婚庆市场发展最红火的几年中,它却因停业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

“紫房子”从创立至重张开业历经74年,如同人的一生,它也经历了各种坎坷和悲喜。它历经私营、国有、两权分离等各种所有制形式,它的每个变化都铭刻着国家经济政策和发展阶段的烙印。

“紫房子”复归

北京“紫房子”婚庆公司掌门人牛立安最近忙活的一件事让他有点恼火,他说:“忙着维权,我已经和工商局沟通过了,现在准备对那家公司采取法律措施了。”牛立安发现在“紫房子”停业改制的两年中,另一家以“紫房子咨询”为名称的公司成立了,不但办理婚庆业务,并将中心店设在西单大街上的109婚庆大楼。两个都涉足婚庆行业的“紫房子”很容易让消费者混淆。

而牛立安掌门的“紫房子”,是“老北京”都知道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它是中国最早的婚庆公司。2007年4月,牛立安正式接手的。

北京东三环辅路边有座粉紫色外墙的门脸房,鲜艳而不显眼。大门敞开着,门上方写着三个字“紫房子”,门框处挂着“中华老字号”的牌匾。

“70年,人活到70岁都算古来稀了,更何况一个企业。”牛立安说。牛立安现任北京雪莲集团紫房子婚庆公司的董事长。他是去年才进入这家企业的,此前从事服装生意的他甚至从未涉足过婚庆行业。

“紫房子”在曙光西里的营业厅也在牛立安入主后重新装修过。除了映衬“紫房子”名称的紫色、粉色为主打色调,象征爱情的红玫瑰也被广泛应用在装潢上。营业厅还安装了一个42寸的液晶显示屏。办公区采用复式结构,白色的皮质沙发和温馨的灯光营造一种西式的浪漫气氛。显然,装修体现了时尚和欧式色彩,而这与“中华老字号”的牌匾似乎并不搭调。

牛立安解释说,前门大街改造之后,“紫房子”将在那里开店,届时店内的装修将采用纯中式风格。这种“复古”有赖于整个前门大街的“古典文化”效应。而曙光西里的公司驻地和营业厅,因为是重张开业,所以特意引进时尚的元素吸引年轻人。

重张开业是“紫房子”目前的状态,也是这个已有74年历史的企业无法回避的一页。“紫房子”的经历不具有普遍性,因为它在数十年时间里都是中国唯一的专业婚庆企业,但“紫房子”的发展脉络却和数以万计的企业一样,经济改革的不同阶段都在其发展中留下印记。

牛立安重新接手“紫房子”,感到压力不小,他首先得让消费者认可这个老字号,还得准备着即将到来的诉讼。

曾经的辉煌

在牛立安之前,“紫房子”有两任掌门人,他们都令牛立安佩服得五体投地。第一位即是“紫房子”的创立人郁炽昌先生。1934年9月,郁炽昌在北京创立紫房子新婚用品服务社。当时24岁的郁炽昌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服务社的名称取自“万紫千红总是春”,借“紫气东升”之意暗喻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

此后10年,是“紫房子”第一个黄金发展期。郁炽昌发现旧式婚礼程序繁琐、花费昂贵,因此他改革了婚礼程序,借鉴西式婚礼的简洁,将迎亲队伍改成小乐队,将三叩九拜改成鞠躬礼,提倡新人穿新式礼服,婚礼花费大大降低。这样一来,办文明实惠的新式婚礼成了“紫房子”的招牌。

由于新式婚礼只此一家,“紫房子”很快在中上层青年知识分子阶层获得认可。郁炽昌因此与政要名流建立了较好的关系。据资料,京剧名家叶盛兰、袁世海等结婚时使用“紫房子”提供的礼服,孔子第77代嫡孙孔德成先生结婚时也用的“紫房子”的婚庆用品。“紫房子”还曾为时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先生的女儿在中南海怀仁堂操办婚庆典礼。

郁炽昌经营有道,“紫房子”自身业务也在不断扩充。到1945年,“紫房子”的新址店面占地几百平方米,在一楼“礼服部”之外又在二楼增设照相部,配有英文翻译。

进入上世纪50年代后,这家私营婚庆企业同其他私营企业一样,在“公私合营”的历史大潮中迎来了第一次所有制变革。1951年,郁炽昌撤销了“紫房子”商店的执照,当初只作为一个部门成立的照相部独立为“紫房子照相馆”。

1956年,46岁的郁炽昌参加公私合营,作为“紫房子照相馆”的私方经理,继续任企业领导主管日常业务。1958年“紫房子照相馆”与北京照相馆合并。此后12年,郁炽昌和“紫房子”经历了最艰苦的岁月。“文革”中,郁炽昌回原籍改造,直到1978年返京。

国企岁月

“紫房子”三个字再次作为婚庆企业的商标被郑重地写上牌匾,已经是1988年。1988年6月6日,在国家民政部和北京纺织工业总公司的指导、支持下,几经更名,紫房子实业总公司成立。1990年6月30日,紫房子婚庆服饰店重张营业。查季麒出任这家国有企业的总经理。郁炽昌被聘为高级顾问。

1990年8月1日,“紫房子”迎来了重张开业后的第一对佳偶,这也是建国之后由专业婚庆公司办理的第一场婚礼。此后至改制停业前,恢复老字号的“紫房子”为两万余对新人办理了婚礼。

在查季麒担任掌门人的1990年至1998年,是“紫房子”第二个黄金发展期。这个阶段,“紫房子”秉承创始人追求进步、顺应时代的传统,开始发展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型集体婚礼。

1990年9月29日,“紫房子”举办了《北京矿务局青年职工集体结婚庆典》,这是改革开放后全国兴起集体婚礼的开端。1991年2月2日,“紫房子”承办由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办的《全国百对佳偶集体婚礼》;1992年为全国各地20余对新人举办长城集体婚礼;1993年在天安门为百对全国劳模举办婚庆纪念;1996年在三亚首办国际婚礼节。

除了婚庆业务,“紫房子”的业务领域拓展到策划和承接大型活动的礼仪工作。1998年,“紫房子”被正式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90年代初期,人们收入不是很多,婚礼仪式其实很简单,结婚主要是要照相、摆喜宴,所以当时‘紫房子’就成立一个系统,包括照相馆、餐厅,还有招待所。”牛立安说。

“紫房子”发展最红火的1996年,每逢春秋季节的假日,餐厅每天要翻五六次桌才能满足需求。在这个阶段的发展中,“紫房子”有两张王牌,一是历史传统,另一个是国有企业的优势,这使得“紫房子”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都在国内婚庆市场上一枝独秀。

然而,问题也是从这些一应俱全的部门开始。到1998年前后,原本为新郎新娘举办婚宴前休息而设立的招待所首先惨淡下来。

同样的问题随后依次出现在餐厅和照相馆上。当时餐厅婚宴的标准是每桌80元,而市场上早已出现更为时尚和高档的餐饮服务。照相馆与婚纱摄影的差距则更大。“紫房子”80年代建立后几乎没有变化的餐厅和照相馆,已经显出跟不上时代步伐、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迹象。

但是,这家当时唯一的国有婚庆企业仍在支撑。当时的总经理查季麒先生2002年已经去世,牛立安在研读资料时才知道他当时的压力。这家有53名在职职工的企业还负担着几十位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问题。

1998—2000年企业改制风风火火,“紫房子”也在谋求改革。

改制转给民营企业

“紫房子”的改制其实从其上级单位的改制中就已经拉开帷幕。改革开放恢复老字号后,“紫房子”隶属于北京纺织工业总公司,后改为北京纺织控股有限公司。2004年,“紫房子”正式划归北京雪莲毛纺集团公司。

2005年7月,雪莲集团对“紫房子”进行改制。此时,“紫房子”仅剩的支柱业务婚庆部也被迫停业。而“紫房子”停业的两年却正是中国婚庆市场发展最迅猛的时期。据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统计,2005年至2007年,每年全国有1000万对新人结婚,每对新人婚礼花费12-20万元,婚庆市场直接消费年均上亿元。

2007年4月,“紫房子”经过改制后终于重张营业,牛立安成为“紫房子”的新掌门人。此前,牛立安在雪莲集团负责服装经营。因为前门大街改造,牛立安暂停了工作,恰好遇上“紫房子”改制。按照改制精神,“紫房子”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紫房子”三项商标和房屋产权仍然归雪莲集团所有,经营权及净资产4.54万元转让给民营企业。

喜欢参加婚礼的牛立安开始琢磨入主这家婚庆企业。当时还有一些对婚庆行业更为熟悉也更有资历的人也流露出这个意思,但最终牛立安以30万元取得“紫房子”的经营权。2007年7月,“紫房子”改制完毕。70余年中,这家企业再次经历了所有制形式的变革。

继承和创新

“1937年‘紫房子’承办北平首届集体婚礼,有一对夫妇张潍城和白玉华,当时‘紫房子’拍了他们的结婚照片。2007年他们的女儿想为父母庆祝结婚70周年,但却找不到当年结婚照。夫妇俩记得婚礼是‘紫房子’承办的,他们女儿就到公司来。我们查了很多资料,终于找到了他们夫妇的结婚照片。他们女儿激动极了,后来还送来了锦旗。这件事之后,我就想,结婚时由这个婚庆公司办,金婚时还能由这个公司来办,有多少公司能有这样的福气?”牛立安感慨。

因为这种自豪感,牛立安从不后悔他入主这个陌生行业的决定,尽管如今他仍在亏损。改制之后,原来53名职工的“紫房子”现有在册职工28人。牛立安重新装修“紫房子”,以时尚的新形象再度进入婚庆市场。

错过了两年,错过了黄金时期的无数机遇。此时“紫房子”面临的环境和之前已有天壤之别。一枝独秀不复存在,同城就有数百家新兴的婚庆企业在竞争。而婚庆市场虽然膨胀却不规范。婚庆行业委员会总干事史康宁分析说:“虽然注册的婚庆公司好几百家,但常年正规经营婚庆业务的机构只有30家左右,而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大型婚庆服务机构不出10家。”“紫房子”的目标是在10家之中做成领军企业。

在前两任掌门人手中,“紫房子”都抓住契机进行创新,迎合时代的需求。在如今婚庆市场中,如何继承和创新是牛立安最想找到的答案。

“如今婚礼70%都采用中西合璧式的,这种方式最早是由‘紫房子’创立的。”他说。虽然创立了这种如今最普遍的婚礼仪式,但“紫房子”在此却没有特别的优势,其仪式流程与其他婚庆公司几乎雷同。

2007年恢复营业以来,由于错过了婚礼高峰季节,加上员工磨合等原因,牛立安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历史传统是“紫房子”的招牌,但仅仅靠历史不能在今天的市场中立足。经历了两度停业两度重张的“紫房子”如果不能创新,就可能湮没在价格更便宜的婚庆企业竞争中。独一无二的历史传统不会仅仅是婚礼仪式的复制,“紫房子”传承至今的企业文化怎么开发呢?

好在牛立安对“紫房子”的未来信心十足。

[ 原创声明:本文为婚嫁风向标转载,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袁婷;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婚嫁风向标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微信底图关注微信公众号:婚嫁风向标(hunjia365),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 原创声明:本文为婚嫁风向标转载,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袁婷;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婚嫁风向标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