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节催婚调研报告》

结婚产业观察·2022-02-10 00:00
3026
报告显示,春节期间超过四成的未婚人士被催婚,父母的关心是未婚子女最大的压力来源。

报告显示,春节期间超过四成的未婚人士被催婚,父母的关心是未婚子女最大的压力来源。

2月7日,百合佳缘集团与南方日报、南方+联合发布了2022年春节催婚调研报告——《你被春节催婚“虎”住了吗?》(下称《报告》)。《报告》围绕着未婚人群的婚恋认知及行为,探究社会婚恋思想的变化,为广大适婚人群提供当下最新的婚恋观点参考。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以及婚恋思想的变化,现代的未婚群体对婚姻更加谨慎。但对不少父母而言,他们的传统观念中,完成了子女的婚姻大事,才算是完成了前半生的任务。当子女迟迟无法步入婚姻状态,父母便希望借助不同的方式方式促成子女的婚姻。

由此,每年春节,便成为了父母、亲戚“催婚”的重要节点。《报告》显示,在今年春节期间,超过四成的未婚人士被催婚,还有47%的未婚男性与38%的未婚女性,被亲朋好友询问其恋爱情况。

随着年纪的增大,未婚男女在春节必然遭遇到持续的“催婚”轰炸,除了父母,亲戚、朋友、老师都将成为关心的人群。

从《报告》中可以了解到,父母是最关心子女的人,92%的未婚男性与81%的未婚女性,在春节期间被父母询问婚恋情况。此外,其他亲戚、朋友、同学等等也加入了“催婚”大军。

父母对子女的爱意是根植于血脉基因中,所以他们把子女的婚恋看作是自己的责任,目的是希望子女能够幸福圆满,“催婚”只是一种爱意的表达方式。

正因如此,面对“催婚”,父母是未婚子女最大的压力来源。

然而,与父母的深沉爱意不同,其他亲戚、朋友、祖父母等等虽然也是“催婚”的一员,但更多只是在寻找共同的话题,以及表达下对后辈的关怀,或者是出于好奇的心态,从而进行询问。相比于父母,未婚群体对亲戚、朋友“催婚”显得并不在意。

正如《报告》所示,父母的关心,是未婚人士最重要的压力来源,男性占比达到62%,女性为51%。仅有19%的男性和33%的女性感受到了来自姨妈、姑姑等亲戚的压力。

如今,随着婚恋思想的不断变化,人们更加追求独立自主的婚恋,不再遵循上一代人的婚恋认知,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并不希望自己的婚恋选择受到第三方的干扰。

其中,超过四成的未婚女性,对亲朋好友的“催婚”感到反感,但同样感到反感的男性仅为15%。此外还有50%的未婚男性与40%的未婚女性对此表达出没感觉、无所谓的态度。

人们对婚恋拥有独立的认知,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婚姻,而不受外界因素所影响。即便面对父母、长辈施加压力,大多未婚的男女们也不会受到动摇,从而加速步入恋爱或者婚姻,其占比达到了六成。

包办婚姻已早成过去,在子女的婚恋关系中,父母只是扮演着辅助的角色。一旦子女无法迟迟无法解决自己的恋爱问题,他们也只能通过从言语、行为等方式施加压力,试图达到效果。例如,“一旦岁数大了,就不好找了”、“现在不结婚,等老了谁来照顾你”、“谁谁跟你年龄一样大,孩子都会打酱油了”等等,都是父母、长辈最常见的催婚话术。

面对“催婚”,未婚人士已总结出了应对经验,通过表决心、转移话题等等方法进行应对。

据《报告》显示,有35%的男性表示不着急,29%的女性在口头上积极,但不会有实质性改变。此外,“表明决心,一定会积极恋爱、征婚”,也是27%的男性与20%的女性,应付父母、长辈“催婚”的重要技巧。

父母的催促,初心都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幸福,未婚男女对与父母的爱意行为也表示能够理解,认为父母、长辈都是为自己着想。也有人认为,“结婚不是儿戏,是逼不出来的”、“已经习惯了‘每逢佳节被催婚’”等等。

尤其疫情下,人们见证了“大爱”下的动人故事,也经历了“小爱”的甜蜜爱情,爱情显得更加宝贵。能够有人牵挂与陪伴,便是一种安全感的象征,能够给予情绪的反馈,也是一种幸福,所以人们更加期待寻找到美好的爱情。其中,超过八成的未婚男女表示,在疫情之下将会更加珍惜当下,期待爱情。

总而言之,“催婚”只是父母表达爱的一种形式,也许对于未婚群体来说,内心无法接受,但很多人也理解父母长辈的情意。即便如此,不少未婚人士仍然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婚恋由自己选择,不受“催婚”的干扰。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IT商业网;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