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苏州吴江结婚大数据:5044对新人结婚

结婚产业观察·2022-01-24 00:00
3674
2021年,苏州吴江全区共有5044对新人登记结婚,自从2011年全区婚姻登记人数达到顶峰后,近十年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2021年,苏州吴江全区共有5044对新人登记结婚,自从2011年全区婚姻登记人数达到顶峰后,近十年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2021年已经翻篇,过去的一年里,吴江全区共有5044对新人,携手迈进婚姻殿堂。与2020年的4687对相比,这个数据有所回升

但据婚姻登记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自从2011年全区婚姻登记人数达到顶峰——7588对后,近十年来每年登记结婚的新人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自2016年后,每年登记结婚的新人就再没有超过6000对。

为何吴江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急于结婚?

登记结婚人数逐年下滑,初婚年龄呈上升趋势

2021年吴江男女初次结婚的平均年龄,男性为27.6岁,女性为26.4岁,与上一年相比,男性提高了0.2岁,女性则下降了0.1岁。

区婚姻登记处婚姻咨询师管红蕾表示,这些年来,她也感受到了两种趋势:一是前来进行婚姻咨询的情侣里,27岁以上的人群比重逐渐增大;二是即使进行了婚姻咨询,也有许多情侣表示不急于在近期办理结婚登记。

区婚姻登记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吴江自2021年6月1日试点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市域通办”后,不少在吴江工作、定居的“新吴江”情侣也开始就地登记结婚。据统计,去年吴江区婚姻登记处共完成286对跨省结婚登记,185对跨市婚姻登记,129对跨区婚姻登记。

在过去的2021年里,选择在一些特殊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扯证”依旧是年轻情侣的风潮,5月20日当天登记结婚192对,5月21日登记结婚127对,12月2日世界完全对称日46对……

长辈给的“压力山大”,不想被婚姻“绑架”

对于在爱情大门前徘徊的单身青年来说,他们在父辈的催促下进退两难,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搪塞躲避。

“我们这一代人对婚姻的认识跟上一辈人肯定不一样,他们也许想的是搭伙把日子过起来,而我们想的是两个人在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市民郭先生表示。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郭先生今年26岁,是一名新媒体从业人员,工作满3年的他刚在公司站稳脚跟,并有了一点积蓄。但郭先生的父母眼下更在意的是他的终身大事。

“去年过年他们就开始给我安排相亲了,跟我说亲戚家的孩子都该结婚的结婚,该订婚的订婚了,房子、车子都帮我准备好了,让我抓紧。而我想的是,我平时连顾自己都够呛,哪里还有时间去顾另外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郭先生说。

还有市民向记者透露,家里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催着自己找对象,自己也会有很大压力,“好像我不找对象就是对不起我爸妈似的,让我很不自在。”市民小洁说。

黎里姑娘小黄今年29岁,父母已经催了她4年多,也给她安排过不少相亲。期间,她见过不少男生,还和其中一个确立了恋爱关系,交往了近半年。但前不久,父母邀请男友来家里吃了顿饭,没想到这顿饭让对方萌生了退意,也为这段短暂的恋情宣判了不可能。

“我们当时还刚进入热恋期不久,对将来没想太多。饭桌上我爸妈就默认他是未来女婿了,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准备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买车,还提了不少要求,这让他压力很大,吃完这顿饭后他就跟我提了分手。”小黄无奈地说。

盛泽小伙沈先生今年27岁,感情经历并不丰富,他说,这几年来父亲一直给他灌输类似“看上人家小姑娘就要对人家负责,不然就是浪费自己的青春,也浪费别人的青春”的观念,这让他对婚姻十分抵触,“我觉得这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才有的想法,我不想被结婚‘绑架’,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应该选择自己想要的交往方式,结婚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对待婚姻年轻人更谨慎了

随着时代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在许多年轻人眼中,结婚变得不再是生命旅程中的必选项。有人认为,爱情是一种可以被替换的需求,这种需求可以从朋友、宠物身上得到弥补。而且相较于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去经营的爱情、婚姻,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过得很好。

“比如搭伙吃饭,我可以喊上朋友们一起。大家吹吹牛,吐槽吐槽工作上遇到的烦心事,多自由啊。要是找了女朋友,就要照顾对方感受,时间长了总归有点心累。”今年27岁的小彭说。

33岁的章女士结婚3年,是企业的管理中层,她认为,相较以往,社会对女性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会做家务、能带孩子、能挣钱。“现实往往是婚姻家庭和事业不能兼得,顾此就得失彼,所以女性需要更加努力奋斗,才能获得在婚姻中被平等对待的砝码。相比婚姻,追求事业的回报率更高。”她坦诚地说。

刘政杰是松陵某少儿培训机构的一名美术老师,今年27岁的他坦言,自己倾向于晚婚,“我自己是独生子女,养车养房赡养老人,如果结了婚有了孩子,压力会非常非常大,在收入提升之前我不会考虑结婚。”

有专家认为,如今年轻一代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远超过老一辈人,两个人三观是否趋同、追求是否一致、理念是否能达成共识,都可以成为是否步入婚姻的决定性因素。相对于老一辈人“过日子”的想法,年轻一代不但会考虑“过日子”的事,还要追求双方精神、灵魂上的共振,这可能也是当代年轻人晚婚的原因之一。

市民方女士认为,相较于“离婚冷静期”,她希望相关部门再设置一个“结婚冷静期”,避免冲动结婚,才是对婚姻该有的审慎态度。

婚姻需要仪式感,开启新人生需要“蓄力”

仪式感,在结婚这件事上同样被年轻人所看重。

松陵姑娘丁怡去年7月1日跟爱人蒋先生领了证。跟别人不一样的是,两人专门请了摄影师,一路跟拍记录结婚登记时的点滴瞬间。

“领证的过程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两人成为合法夫妻的起点,值得用心记录下来。”丁怡说,精心挑选照片之后,她和丈夫一起把照片上传到了朋友圈,收到了很多祝福,她觉得这些祝福给了自己许多勇气,去面对今后的婚姻生活,“我的小姐妹说很羡慕我们,她们以后结婚也想找个摄影师跟拍。”

市民吕女士是去年5月份领的证,她说自己也非常在意领证时的仪式感,“我老公平时工作比较忙,领证之前的事基本上都是我在出主意,在网上订‘囍’字胸针、领证穿的衣服,还在花店订了捧花,他全程非常配合,帮我去花店取花,跟我一起穿定制的衣服,他的行动、态度都让我觉得他是可以一起走下去的人。”吕女士表示。

今年31岁的小善去年3月份跟女友在婚姻登记处,读着结婚誓词,正式成为了夫妻,“读完誓词,我发现她的眼睛里有泪光。”小善说,从庄重的誓词和女友的泪光里,他更明白了责任两字的含义,以后他一定要好好经营属于他们的小家庭。

就在去年10月10日,区文明办、区民政局、区融媒体中心一同在苏州湾阅湖台举办了“庆百年辉煌、祝百年好合”百位新人集体婚礼。颁证仪式上邀请了一对恩爱的金婚夫妇现场致辞,分享他们美满的婚姻故事,为年轻人的婚姻加油打气。

年轻人不该谈婚色变,社会也应给予更多宽容

苏州市倚天心理服务中心资深心理专家屠永伟认为,适龄青年晚婚的社会现象固然有家庭、社会方面的因素,但一些年轻人也该找找自身原因。

“现代信息网络发达,一些自媒体、营销号炒作‘男女对立’‘天价彩礼’等一些不恰当的观点,让不少年轻男女对爱情、婚姻产生了误解,从而在缘分面前犹豫不前。”对此,屠永伟建议广大年轻男女在感情上勇于尝试,勇于展现自己。在婚姻问题上加强与另一半以及双方父母的沟通。

“往大了说,适龄青年的婚育也关系到整个社会人口、劳动力、养老等一系列问题。作为新时代建设的主力军,年轻人也应该认识到肩上的责任,从而有所行动。”屠永伟表示。

“经济的发展带来收入增长,互联网提高信息化水平,社会在变,改变的不应该只有年轻人。”屠永伟认为,对于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改变,更多长辈也应当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应对推迟结婚、事实婚姻、不婚等给予更多宽容。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吴江区融媒体中心;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