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本土文化旅游品牌:国家级非遗“斗门水上婚嫁”走红

结婚产业观察·2020-06-05 00:00
3749
每年举办的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报名参加的新人络绎不绝。

每年举办的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报名参加的新人络绎不绝。

“梅州创建了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后,全世界的客家人都来梅州认祖归宗,擦亮的不仅仅是客家文化品牌,更带来了客家人对当地的投资。”在珠海两会召开前,南都记者对话来自斗门区的珠海市人大代表沈俊校,多年来他热衷挖掘珠海极具本土特色的疍家文化旅游资源,呼吁珠海创建疍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大湾区本土文化旅游品牌,在有利于保护疍家传统的文化遗产的同时,更有利于推动大湾区文化融合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现状:大湾区尚无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曾经围海造田,滩涂变沃野,疍家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如今,城市化发展吞噬安静小镇,疍民上岸逐渐转型,一段古老的文化濒临消失。来自斗门区的珠海市人大代表沈俊校,在当地任文化馆馆长,多年来他热衷保护疍家文化,让疍家文化传承在珠海重新焕发活力。

在沈俊校看来,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湾区文化品牌是立足粤港澳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需要。以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抓手,结合本土文化,建立疍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湾区特色的水乡旅游文化品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自2007年文化部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至今已相继设立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部在广东省设立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其后,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逐步申报和设立,截至2018年1月,广东省在省内设立了雷州文化、广府文化(越秀、中山小榄)、瑶族文化(乳源、连南)、潮汕文化(湘桥、潮阳)和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

沈俊校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仅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至今还未设立。而侨乡文化主要分布在江门、台山两地,处于大湾区边缘地带,地域局限性大,不适合打造成为湾区的文化品牌。因此,挖掘覆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本土文化,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不容忽视且刻不容缓,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毫无疑问,珠海最具创建疍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优势。

优势:珠海疍家文化沉淀丰厚最具潜力

沈俊校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历史上水上先民疍家汇集、出没的地方,其主要分布在珠海斗门区、广州番禺、深圳、佛山顺德、东莞、中山、江门新会、香港等地。

大湾区均有疍民出没,疍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区域辐射辽阔,合作的文化基础早已有之。而珠海作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江门市,北与中山市接壤,处于疍家文化的中心地带,连接大湾区其他疍家文化城市,具有极强的地域优势,有利于打造湾区文化品牌,推动疍家文化全域融合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珠海斗门区最具创建疍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优势。”沈俊校认为,珠海斗门正是疍家文化沉淀丰厚的原始地方,具有疍家文化特色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风格等,在当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景观。

迄今为止,“斗门水上婚嫁”、“装泥鱼”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飘色”、“七月三十装路香”、“横山鸭脚包”等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莲洲舞龙”、“莲洲地色”等16项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装风膳”、“正旦晚煮菜茶”等30项已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0多条非遗线索正在挖掘整理之中;另外,还有排山村、南门村两个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省级传统村落,19个市级传统村落。上述种种无不渗透着疍家文化的特质。

其中,“斗门水上婚嫁”便是疍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灵魂精髓,富有水乡地方特色的风俗民情,既融合了广府文化,又渗透着客家文化的元素,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在备婚宴、接新娘、拜高堂、会亲友等情节上,以即兴创作的咸水歌对唱贯穿整个婚嫁活动的全过程。水上婚嫁体现了疍家人的勤劳勇敢、仁爱礼仪、衣着服饰的朴素、家居陈设的大方、民歌创作的真实,致使疍家文化魅力影响着整个大湾区。

“斗门每年举办的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报名参加的新人络绎不绝,在大湾区有着极强的影响力。”沈俊校称,在硬性条件上,斗门已经有水上婚嫁、装泥鱼两项国家级非遗,疍家文化沉淀丰厚;其次,作为沙田水乡,生活在珠海斗门区的疍家人预计超过15万,人口众多,具有代表性,较为完整的原生态保护,让珠海斗门区更具优势。

好处:有利于打造湾区本土文化旅游品牌

珠海如果创建疍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究竟有什么好处?沈俊校认为,文化是一个地域最不可替代的名片,是生态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品与游客互动的产物。任何离开文化的旅游开发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桂林山水的开发,除开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水乡竹排的游览、民族服饰的拍照、多样独特的节日等,都是利用地域的独特文化,塑造属于自身的文化品牌。”沈俊校称,打造疍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于打造湾区本土文化旅游品牌。而珠海斗门可以凭借着疍家文化丰富的风俗民情、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水乡特点,构成独一无二的疍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如此便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与文化价值,使疍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在众多文化生态保护区中脱颖而出,别具一格。

疍家文化丰富的风俗民情、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水乡特点,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与文化价值,在具有原生态疍家文化的乡村打造本土特色的水乡旅游文化品牌,可以吸引大量的外来游客,可以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与资金收入,提高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话你知

斗门是疍家文化沉淀丰厚的原始地方,具有疍家文化特色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风格等,在当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景观。迄今为止,“斗门水上婚嫁”、“装泥鱼”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飘色”、“七月三十装路香”、“横山鸭脚包”等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建议:坚持疍民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

如何建设疍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沈俊校建议,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功能定位。“纵观十年来全国各地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因为顶层设计不科学、功能定位不明晰、建设动机不纯洁,许多地方高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旗帜,借船出海、借壳上市,出现破坏性保护、保护中破坏现象。因此,珠海应该汲取全国各地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失败的教训,树立整体保护、文化生态、生存空间的理念,将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

要以珠海斗门为中心,全面规划、发掘大湾区疍家文化。沈俊校建议,要尊重当地疍民世代相传居民的生活习俗等内在规律,不要把人请下山而技艺和习俗留在记忆里。坚持疍民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文化遗产保护要注重区域内风俗信仰、情感色彩和心理感受,避免出现所谓“打造”或“营造”的文化生态实验区,总体规划不能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编写,要整合多方力量科学规划,文化遗产研究专门机构、高校和珠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一起开展调查研究。

沈俊校还称,要把握好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规律,在大湾区建设疍家特色乡村和特色小镇,依法推进珠海斗门疍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其他城市疍家文化传承传播与交流互动,推动疍家文化大湾区全域融合发展。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南方都市报;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