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认知做不出好规划,关于如何做好婚礼堂你应该知道的!

结婚产业观察·2018-05-14 00:00
4448
创立挽君咨询1年多的时间里,18个月21个婚礼堂咨询案,留下这4条宝贵感悟。

创立挽君咨询1年多的时间里,18个月21个婚礼堂咨询案,留下这4条宝贵感悟。

文章来源:婚嫁超级IP制造

[作者介绍]

岩君-本名王岩,『挽君咨询』空间设计规划工作室主理人、新商业空间策划人,2017年婚嫁行业产业年度创新人物奖,现为建筑系研究生,辅修哲学、艺术。

面向商业地产、文旅小镇、餐饮提供婚礼堂IP孵化,包括完整的商业策略规划、文化溯源与定位、五维空间设计等服务。

历史、哲学、文艺、美术、音乐、建筑等多领域的合体大魔王,特殊技能真理序列,是一种信息类能力。

属性时间,在信息方面,假设出现在已经到了未来,那么从现在这个时间点,到达那个假设未来之间的事情,就会以序列的形式形成字母ABCD按照时间顺序,出现在能力者的脑海里,所以此技能的作用是-预知未来。

不与无知谦虚,不与傻逼虚与委蛇。


正如这篇文章的索引,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凭空而来的,一切商业模式都应该有一个起点。

创立挽君咨询1年多的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咨询案接触了20几个,里面包括婚嫁、儿童教育、娱乐等多个行业,工作之余颇有感悟,故成此文撩拨一二。

其实这篇文章讲的是我总结下来的4条感悟,感悟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是无价的,对你也可能不是。

现在的社会很浮躁,这种浮躁深入骨血,沉稳反像是异类,所谓事无对错,只看适合与否,你阅读我的文章能获得什么,理解什么,和你对待人生的价值观有关,与你潜意识所需有关,于我只是抛砖引玉。

可以肯定的是,婚礼堂这一类项目肯定是一个好项目,优点随口而来,比如:

1、稳定优质的现金流生意

2、具有良好的资金周转率

3、用户体验好

4、为商业带动一定比例的人流,增加地产价值

如此看来不论本身价值或是附加价值,都具备诸多优点,但是,实际运营后的效果却差强人意。

即使规模相似,利润可能相差4-5倍,有人预售轻松完成半年业绩千万进账,预约不断,不得不提前开放档期;有的却苦苦挣扎,年利润不足还贷。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个中差异?

影响一个生意好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售卖的产品够不够好,营销策略、市场和时机的把握,面对21个婚礼堂咨询案复盘,通过1年时间的前后对比发现,不同地区在后期策略上的差距并不大。

比如产品设计的时候都将宴会厅改造成流行一个主题或装饰。

比如营销推广都是百度、朋友圈、点评,都会参与一些大型展会。

比如渠道都与影楼或婚庆公司推荐合作。

比如…….

这到底对不对劲儿?

魔性抖音用了半年的时间流量超过了风头正劲的快手,现在风头一时无两;江小白、喜茶、丧茶这些成功案例同样出现在传统行业中,殊途同归。

这样看,你特别关注的这些策略,都对项目无法起到爆发性增长的作用,真正起到作用可能并不是策略问题,有句老话讲,请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抖音迅速弯道超车的原因,并不完全归功于运营的诸多撩拨策略,而是因为产品在开始规划的时候,为运营留好了相应的功能,都能有效的围绕“把流行做成了经典日常”这一定位,才有了后面可持续的魔性运营,让产品获得了成功。

江小白内容营销做的好,但是也要建立在人格化品牌的基础上,之前的规划工作既包含了人物形象设计,还要策划具体的人设背景、三观及普世价值,而这些也有溯源,也许与创始人的过往经历和禀赋要素有关,这一切表面成功的背后,无一不经过严谨的分析规划。

喜茶、丧茶真的仅仅是靠炒作上位吗?实际上有几个人取名敢用“丧”字,对一个丧文化的理解,岂是那么容易?对人性的把控,对社会化情绪的撩拨,给那些马后炮们100年也做不出来。

自大多源于无知,源于对事物认知的层次过低过窄。

一个优质的婚礼堂项目,并应该在开业后依赖营销和运营策略去过活,这样的思维看起来更像是上一个时代的方法,与当下社会化媒体横行的时代格格不入。

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有本事让用户主动分配时间体验你产品的才是牛逼的产品,对于一个产品的“优”的标准可能是这样:

1、具有美学和美感

2、具备产品媒体化

3、具备边际成本越来越小

4、具备文化壁垒

5、有独立的受众人群和独特三观

那么,可能你以前对婚礼堂的理解都是片面的,我总结了4条感悟(建议)给你,希望能够帮你重新思考。

原则1:低认知做不出好规划

人的大脑有一种保护机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我们滤掉大量“无用”信息,因此,即使是一些经常进入视线的东西,我们也会无一所知。

比如,我们不知道自己家里一共有几块窗玻璃;不知道自己每天乘坐的地铁一共有几站;刚离开某个地方就忘记了那里墙壁的颜色,甚至说不出自己拖鞋上的图案。

在一个人成长并适应周边环境的过程中,这种机制会逐渐被确立,至于哪些信息是“无用”的,是大脑自主判定的选择。

从理论上来说,人脑每天能收集和记忆生活大约8600万条信息,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台计算机,但你却没有意识到这么多信息储存在你的脑子里,为什么?

因为大量信息可以归于你主观调用的,实际上只有5%,其他95%被大脑自动处理进入潜意识,以备不时之需。

话虽如此,但是那95%,其实就相当于被过滤掉了,很难再想起。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在上述无意识的情况下,大脑越是发达的人,能记下的信息量就越大,他们记忆中关于事物的细节会更具体,这就是所谓的“观察力”。

这种观察力决定了人类提取信息和重组信息的能力,很多事情做不好,不是因为什么经验不足的问题,其实是因为大多数人的观察力不够好。

比如我们会通过培训,快速获取一些经验(套路),但在操作的时候却发现不能得心应手,所谓的套路频频失灵。

所以做事容易,做好很难,要有耐心的收集、提炼和重组信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需要你:

1、具备大量的时间和专业的人士交谈,并翻看相关大量的资料,形成笔记。

2、面对一个新领域,就要尽可能扎进去去深入理解,并找到彼此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3、能够得出自己的论据。

4、不断的论证观点,直到在目前的认知层面无懈可击。

这种刻意练习,能够帮助项目方在前期规划的时候穷尽所有的想法,避免了思考的片面,我建议按照一份商业计划书的方式去罗列,这是非常安全好用的办法。

因为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就像一个事件的核心清单,没有灰色区域,不需要过多的修饰,你需要用最少的篇幅说清楚你的论点和论据,获得自己及投资方的认可。

相信我,任何一个逻辑的不通顺都会在这份商业计划书中间出现,所以,这的确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据不完全统计,创业公司从第一稿到获得天使轮,平均经历几十稿的修改(我当年改了38稿)。

通过这样的方式,熬炼了项目的筋骨,让整个商业模式干净清晰,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对后面的开发及运营支持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相反,全部委托于顾问,只是一种抄捷径的行为,失去了思考各个因素之间(显/隐形)关系的过程,必然让项目方变为无源水,项目失败的风险就会直线上升。

举个栗子

有一家东三省的婚礼堂在拿到设计方案的时候,建筑外观做成了巴洛克风格,项目方觉得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气质,就特别有艺术感,特别高雅,于是认为这样的建筑具备“浪漫”的特质。

其实,巴洛克风格出现具有特定的历史时期,它更多为了彰显皇权,还充斥着贵族的腐朽金钱欲。

在这样的一个立意下,如果室内设计风格偏现代时尚,空间所传递给用户的信息就是非常混乱的,就如张飞和玛利亚同处一檐。

有时候我们喜欢一个空间是说不出理由的,这个空间所能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有时候是无法直观而又逻辑的分析出来,但是,这就是美学的定义。

正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背后的设计逻辑和概念有路可寻,可是能识途的却不多,这种因为认知不够,闹出的前期规划笑话,让你在后期售卖的过程中根本找不到原因所在,就是所谓的硬伤。

总之,一个完整的婚礼堂规划,你要尽可能在建筑空间、历史、哲学、艺术、文学,数学、物理、生物学、宴会设计、灯光、餐饮这几个领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或者有一个具备如此统筹规划能力的“婚礼堂产品经理”。

话到为止,毕竟这篇文章不是技术文,以后有机会我们分享更多案例内容,让你从细节了解高认知落到项目上与低认知的差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人说,我不懂这些知识,现在也卖的挺好,我只能说,咱俩对于“好”的标准不一样。

把婚礼堂要作为一个复杂事件来处理,需要耐心的从多个角度理解它、看透它,才能有机会做好它,任何片面的经验(无论是婚庆、酒店、室内设计、互联网等),不经过加工生搬硬套都是不可取的。

原则2:婚礼堂是一时之美与一世之美的结合

当下婚礼堂还是一个新兴商业,国内经历了7-8年的发展,在2010年,我就认识上海最早一批的婚礼堂的创始人,听他们谈理念觉得甚是有趣,但感觉市场不够成熟,仍需耐心。

2012年开始,在花海阁负责全国品牌和市场,目标是通过整合婚宴业务获得新的市场份额,婚礼堂业务正式成为我研究的主要课题。

当时,整个大市场还处于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期,无论产品、营销皆为简单粗暴的营销策略。

那时候在酒店设备上做一些灯光升级,并派驻专人在酒店负责全程服务就是婚礼堂的1.0版本,也叫婚礼酒店。

市场被引导的认知是:婚礼堂=婚宴+灯光+主题道具+服务。

虽然为新人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和性价比,但以销售目标为导向的设计改造,暴露了业主、服务方对于婚礼堂商业模式的粗浅认知,使得婚礼堂最终呈现出的用户体验有限,所谓火不过1年,开始快结束也快。

婚礼堂起源于日本,后传播到韩国,大约用了5-6年时间,就占据了几乎全部婚宴市场,并将传统婚宴酒店和一大部分婚礼服务公司洗出局,甚至出现反向收购国际品牌酒店的案例,其来头之猛价值之大,如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论及这10年时间,也算不短,婚礼堂在中国火不起来的原因,整个行业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

其实,无论何事何物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生命发展过程,从0到1、不断迭代优化才能完美。

中国的经商思维要追溯到血脉中秉承华夏民族基因,数千年前,华夏民族是以部落为单位,崇尚的并非神论,华夏民族追逐榜样的力量,树立的是英雄,老子、孔子、皇帝都本不是神,他们为天地代言,造福人类,获得神格。

华夏民族的文化历史决定了这个民族不信奉神教,只要是好的我都可以拿来己用,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有优势也有弊端。

实用主义的优点就是具备对外的包容性,喜欢尝试和接触新鲜事物,所以从古代起,中华民族用智慧的结晶,造福自己也造福了周边国家。

实用主义的缺点就是缺乏耐心,追求过快使得我们缺乏自省,这是由我们的远古基因决定的,不经过消化的东西,也很难因地制宜取得成功。

国内的婚礼堂也是这样的状况,这是真正的原因,至于为什么不求改变,我只能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日本婚礼堂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年接待近千对儿新人,婚礼堂本身的价值已经远离餐饮价值,因为独特的包容性,历经百年不断的积累,逐渐成为结婚的圣地,影响着年轻人的价值观。

如果这样的婚礼堂是你希翼的,那么你对婚礼堂的定义,不应停留在餐饮+婚庆这种简单1+1层面上,它并不是一个流行下的商业模式。

流行的东西过去就过去了,永远无法成为“圣地”,无法成为影响价值观的存在。

婚礼堂想要成功,不论成本预算和投资回报率,出发点必须以成为有价值的经典空间为起点,而经典的东西必然背靠哲学体系,必须有母体文化的承载。

下一个时代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什么,都改变不了它的基因,它与区块链这些概念并不在同一个认知范畴,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找到适合自己地区的文化定位,然后做好包容性就可以了。

只有真正的从根源,从文化的层次理解婚礼堂,才有资格去追求诠释所谓的完美,哪怕它是再小众的一个行业分支,也应不断追寻它存在的价值,才可以让项目不断进化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婚礼堂应当具备当下的流行之美,更应该成为一世之美的经典空间。

原则3:增加理解的宽度才能做到极致

人文摄影的领域中,有一个摄影概念叫做“非决定性瞬间”,搜索相关信息的时候,看到一张令我惊讶的照片。

这个人竟然是毕加索,他竟然还玩摄影。

这张照片记录的叫做光涂鸦,通常也被人们称为光绘画,是一种在夜晚或黑暗的房间移动手持式光源或相机产生光成图效果的摄影技术。

1949年,Life杂志的摄影师Gjon Mili将一组光绘画作品摆放西班牙绘画大师毕加索面前时,向他介绍了这种当时最新的摄影技术:即在黑暗的状态下拍摄光的运行轨迹。

毕加索立即对此产生兴趣,于是留下了这组珍贵的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下了用光作画的毕加索。

毕加索的光绘其实并没有他的画所能带给我们那样的震撼,但这其实并不重要,毕加索还是剧作家、诗人、雕塑家。

决定某个领域能走多深的原因可能是其他领域的感悟。

他时刻保持对相关艺术的探索和求知,从侧面为他的绘画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事情,其实都在以一种不自知的形式产生连结。

毕加索一生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这些数字最终都出类拔萃成为经典。

对产品规划的过程中,不要过度迷恋单点极致的思维模式,因为走过前100米,缺乏知识的宽度永远走不到极致。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九家在时期影响最大,指:“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兵家和小说家”。

至秦时期,便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就是杂家,杂家擅长“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即吸收别家所长,化为己用。

杂家也特指全才,像毕加索一样,很多大师都具备这样的特征。

国内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木心先生也是一位集杂家大成者。

木心先生是文学大师和画家,同样亦喜爱音乐,他的很多创作灵感和独特的美学节奏感便是来源于莫扎特等音乐交响曲。

他也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他的散文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一道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

木心先生曾三次入狱,生活也一度潦倒以修补艺术品为生,但是知识的宽度让他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的找到艺术的灵感和火花,一生出版了16本小说、散文和诗集。

故无论国外国内,从古至今,真正的杂家大成者,作品传世皆为上上品。

问题:你觉得婚礼堂的设计规划和物理有关系吗?

物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熵,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1865年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的越均匀,熵就越大。

熵用于设计学的概念就是一个函数,由所涉及产品的形式、功能、材料、气味、颜色、声音、味道、工艺、成本、环保等因素决定。

比如你挑选婚礼堂的宴会桌,传统酒店的桌角没有经过倒角处理,为90直角,另一张经过倒角处理,为圆角,那么前者的设计熵就大于后者,因为前者不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原理,所以后面桌子的设计熵低于前者,就比前者好。

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给设计的好做过一个定义:好的设计是简单的,永不过时的,富有启发性的,有趣的。

通过熵这个概念,设计标准得以简化,熵最少的设计,最“有序”的设计就是好设计,以此为设计的大标准再来看婚礼堂,作为一件空间产品,是否满足以上标准呢?

用熵作为婚礼堂前期设计规划标准的目前还仅此一家,更不用说如何利用仿生学让空间物体接近最自然的状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如何利用分形几何的概念,让你的婚礼堂空间充满无限的想象力。

你的前期规划仅仅停留在宴会设计、实景设计、灯光物美的量级上,永远也无法引起整个产品体验的质变,满足“极致”这个理念。

试想,现在大多数婚礼堂主题性的宴会厅,是不是很像前两年的主题旅馆,主题电影院,这种一时流行的东西,呈现出如科学怪人般拼凑既视感,如此有悖于“优秀”的标准,如何会呈现好的结果呢?

原则4:批判性思维推动破旧出新

准备这个账号内容的时候,郑班长劝我说不要太过专业,大家可能不爱看太专业的内容,我说爱看不看,这个号的内容绝不为了迎合,因为不懂这个逻辑的读友,99%还不理解这个时代的商业思维。

无论你怎么理解婚礼堂,但我告诉你它首先必须先是一个空间,所有规划的起点都与建筑空间的设计息息相关,它是婚嫁领域一项新类型的消费升级体验,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过适合它发展的一整套方法论。

一个建筑空间存在的意义到是什么?

从下往上论,建筑空间的出现就是为了引导人们完成一些特定的生活需求,所以空间应该有一定的向心性。

但是过于向心的空间,让人感到乏味和机械,于是建筑空间还具备从上而下的开放性,让人们能够身处一个位置的同时思考其他行为的可能性。

那么,一个婚礼堂空间到底应该自下而上的去引导,还是自上而下的去开放呢?

以西方建筑思潮为例,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人的需求都不相同,所有的经典作品都是建立在批判的基础上,西方的建筑历史其实就像是一部批判史。

我们要理清楚我们的这个空间服务谁?他们在这里的活动诉求是什么,我们如何满足?

这个过程是一个甲乙方相互讨论批判的过程,是行业内部不断批判的过程,是自己和自己不断批判的过程,这样婚礼堂这样的新鲜商业才能有机会成功,有机会为社会和新人提供价值。

我们这一代婚礼人,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文化底蕴的居多,靠感觉和经验去判断商业,大多数在追逐风口的过程中黯淡收场。

婚礼堂如果算是一个新的风口,请大家多多批判,哪怕三五个人挤凑在路边摊争个脸红脖粗,也比无穷尽的相互吹捧强万倍。

三句檄文

开篇,找到一小波志同道合的人足矣,思考并为整个行业做出点贡献,做点改变,就算于巨象眼中微不足道,却为蚂蚁眼中惊涛骇浪,也足够自豪与欣慰。

我厌恶婚嫁圈子里部分跟风却不求甚解的操盘气息,一些人自以为是的商业思维,为行业贡献价值的丢失,已经让资本市场的爸爸们失去信心,虽然还可自娱自乐,但在整个大行业中总透着一股子人穷志短的味道。

操盘婚礼堂项目时,要不断提升自己认知,要尽可能的去拓宽对相关事物的理解,并且通过其重组的知识体系,以批判性的思维模式,不断的锤炼细节,才能博来冥冥之中的一线成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在乎质疑与恶语相向,挑战腐朽的商业才是初心。

[ 原创声明:本文为婚嫁风向标转载,来源:婚嫁超级IP制造;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婚嫁风向标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婚嫁风向标(hunjia365),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