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90后成离婚人群主力,结婚6年内离婚的占总量近4成

结婚产业观察·2021-02-26 00:00
2711
江苏2020年婚姻数据统计显示,结婚1年以内就离婚的共23394对,占离婚登记总量9.93%;结婚6年内离婚的占总量37.5%,离婚人群年轻化趋势明显。

江苏2020年婚姻数据统计显示,结婚1年以内就离婚的共23394对,占离婚登记总量9.93%;结婚6年内离婚的占总量37.5%,离婚人群年轻化趋势明显。

1990年出生的青年,从上一年起,已正式迈过三十岁门槛。传统概念中原本应当“三十而立”,但江苏2020年婚姻数据统计却显示,离婚人群年轻化趋势明显。

是年轻人更喜欢张扬个性,还是“长不大”?是更喜欢自由和不愿受委屈,还是对家庭责任感的缺失?是应当包容的正常社会现象,还是需要作出针对性对策?是维持尽量稳定的婚姻关系,还是追求建立更高质量的小家庭?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多方采访发现,社会对“三十而离”的看法各不相同。

离婚人群更年轻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90后有成为离婚人群主力的趋势。

以2020年江苏结婚登记数据为例,大部分青年人进入婚姻已属于晚婚。登记量最多的年龄段是25-29周岁,男性登记量占比34.37%,女性登记量占比31.52%。在晚婚的同时,离婚又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2020年,全省共办理离婚登记235466对,其中结婚1年以内就离婚的共23394对,占离婚登记总量9.93%;结婚6年内离婚的共88384对,占离婚登记总量37.5%。

婚姻有“七年之痒”的说法,从去年统计数据看,省内近一半年轻人结婚7年未到,来不及抓痒、磨合便以离婚告终。但这并非江苏独有。郑州市民政局曾有过统计,90后离婚数量已经占到全市总离婚人数的两成以上。湖北省十堰市民政局数据显示,在2019年离婚的夫妻中,35岁以下的占比达45%,最小年龄分别为22岁、21岁。

这些数据符合许多受访者的观察。在常熟市人民法院尚湖人民法庭副庭长唐海山看来,离婚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并不新鲜。“从法院的数据来看,从2010年开始,80后成为离婚高发人群,这两年90后渐渐多了起来。”周伟群也注意到,离婚的夫妻不仅越来越年轻,也越来越草率。“我遇见不少结婚一天就离婚的,还有一个礼拜、半个月的。”让周伟群印象深刻的一位27岁的年轻女孩,离婚后不久就和一位再婚男士迅速结婚,不到半个月又来离婚,“年轻人结婚和离婚同样冲动。”

南京市栖霞区民政局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心杨丽军对经手的一个极端案例印象很深。去年9月,他接手一个调解案例,丈夫28岁,妻子27岁,这对小夫妻在2013年婚后7年间反复结婚离婚达10次。最近这次闹离婚,是因为女方不同意男方养狗,之前数次离婚均因琐事,并不顾及父母和两个孩子的感受。“一吵架就以离婚的方式解决,过了气头又来复婚,将婚姻视为儿戏”。

有老问题也有新情况

导致年轻人离婚率持续上升的既有老问题,更有新“导火索”。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中注意到,感情因素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

1990年出生的王东(化名)是南京一家国企的员工,他戏称自己是最“老”的一批90后,也是最早结婚的一批90后,2013年大专毕业后就跟同龄女友“扯了证”。他告诉记者,他离婚与父辈相比有相似也有不同。说相似是因为“早婚”,他跟前妻离婚时共同生活已超过7年,“七年之痒”没迈过去;不同的是,离婚直接诱因是因为买房从“假离婚”成了“真离婚”。但导致二人真的分开,又是常见的感情问题。

“两个人有了时间思考彼此关系,加上那段时间都比较忙,都没怎么关心对方的生活。以前吵架,大不了冷战,‘还能离咋的’。‘假离婚’之后再吵架,真的就变成‘爱过不过’了。”王东说。

反之,过度的关心有时也会导致婚姻的破裂。今年1月,杨丽军为一对小夫妻进行调解时,23岁的丈夫不停流泪。他们的婚姻危机来自于比男方大3岁的女方因为家庭条件优渥,在家中较为强势。男方在不停迁就女方各种要求后,忍无可忍,要求结束婚姻。女方则把这种密不透风的控制归结为“我太爱他了”。

也有很多年轻人能够对感情和婚姻平和以待。今年30岁的南通人小严从小就独立,谈过几次恋爱后觉得,还是比自己大的男人“靠谱”,于是2018年与大7岁的老公结了婚。但这段姻缘没有维持太久,二人去年初离了婚。小严说是她主动提的,“既没有出轨,也没有闹得不可开交,就是觉得从家庭到性格其实都不太合适。”

南京市浦口区桥林法庭的“桥大叔”婚姻家事调解工作室专职调解员阮厚铨发现,目前90后小夫妻协议离婚的情况相对较多。他分析,这和这一年龄段人群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受教育程度和处理情感能力也不能完全划等号。溧阳市雨蓝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姜玉兰观察到,当前一些年轻人婚姻的失败源于不能照顾彼此感情。她曾调解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年轻丈夫下班回家后说“饿了”,妻子也说饿。丈夫下楼买了包方便面回来自己吃,被忽视的妻子大怒。一包方便面导致离婚确实有些夸张,但类似小事导致离婚的案例并不少。姜玉兰发现,很多年轻夫妻在外是“精英”,却不能很好经营婚姻,不少从小不干家务的年轻人对婚后谁干家务、谁干多少会发生矛盾,进而成为离婚的导火索。

导致离婚的“第三方”更多

在一包方便面导致离婚的案例中,姜玉兰调解时发现两人并无原则性矛盾,正努力劝和时双方家长却加入“混战”,女方指责“没有安全感”,男方指责“回家吃不到一口热饭”,间接推动小夫妻以离婚收场。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父母长辈的深度参与,让年轻人离婚有了 “新第三方”。经手不少离婚案的唐海山说,90后离婚原因更加五花八门,但第三方介入成为婚姻破裂的主因之一,且第三方不仅包括出轨,也可能是双方父母。

每年要接待300多例调解案子的溧阳市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民政局婚姻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周伟群表示,自主意识缺失,是当前年轻人婚姻危机常见的共性问题,夫妻来调解时经常把“我妈说”挂在嘴边。家里老人独包独揽,导致年轻人缺乏独立处理婚姻问题的能力。无锡市高新区人民法院旺庄人民法庭员额法官顾玫对此亦有同感,“90后独生子女太多,对父母依赖心重,婚后父母也没打算从孩子的生活中退出,‘妈宝男’和‘妈宝女’的婚姻往往有太多父母的影子。”

父母的介入有时的确会让问题变复杂。“在调解员看来只是小矛盾,甚至小年轻们自己并不想离婚,但是父母坚持要离,最后导致婚姻破裂。”唐海山坦言,从已审理的案件看,不少90后夫妻婚前感情很不错,但婚后老人的介入往往导致矛盾产生甚至激化。例如一对90后夫妻相恋后结婚生子,但婚后男方父母与小夫妻共同生活,经常与女方争吵甚至动手,女方家人为“撑台”也曾带人到男方家吵闹,双方只能离婚。

姜玉兰认为,“一张床,六个人”大概能很好概括当前的众多小家庭。90后的父母更具经济实力,不仅在子女结婚时买车、买房大力支持,也更有底气告诉孩子离婚后“吃喝不愁”“孩子我们来带”。“父母在子女的婚姻中投入多了,参与当然也更多。”姜玉兰分析道。

除了自我角色缺位,不少年轻人结婚后认为“任务已经完成”,有的夫妻沉迷游戏、消费、美容等个人爱好,对家里大小事情责任心不够。这其中,网络社交对部分90后婚姻的影响不小。如唐海山经手的一个案例:一对经人介绍相识结婚的小夫妻,双方虽偶有矛盾,但小日子过得去,一家三口享受着平淡的幸福。但男方接触网络直播后沉迷其中,对家庭事务不管不顾,而后竟因网络游戏、直播打赏欠下近20万债务,女方无奈只能诉至法院要求离婚。

社会对离婚更包容

在离婚登记大厅拍视频、发社交媒体、晒离婚证,成为不少年轻人离婚时要做的“三件套”。周伟群向记者描述时直言,“太夸张了!”当下对离婚包容度的提升,让离婚晒到网上去这样过去很难想象的现象不再鲜见。

对于离婚,让王东欣慰的是父母的态度。“分开后一年多,我才跟他们讲,没想到他们完全没责怪我,还说其实他们已经看出来了。真不能小看父母,他们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宽容和爱我们。”王东感慨地说,在南京工作这么多年,爸妈只在他结婚时来过一次江苏。告诉他们实情后,那年中秋,爸妈主动来南京玩,虽然嘴上不说,但王东心里明白这是怕他寂寞难受。

不仅是父母辈,整个社会对离婚也更理智。“从‘三十而立’到‘三十而离’,反映出社会包容性的提高。”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观察到,以前离婚,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和单位同事都会议论纷纷,而现代人更多以平常心对待,并不会因为离婚而另眼相待。

如今,社交媒体上随手一搜,就能发现不少年轻人分享离婚经历。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记者注意到网友小蕊(化名)将自己的离婚故事和感悟全部分享出来。她告诉记者,与前夫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促使二人相识不到一年就“闪婚”,原因之一是担心当时28岁还未结婚年龄过大,加上母亲一直对她的婚事比较焦虑,这才“迷迷糊糊结了婚”。

这段婚姻中有欺骗、有争吵,但记者注意到,大环境对晚婚和离婚的隐性负面评价,仍是小蕊这段婚姻失败的重要原因。离婚后,小蕊的爸妈也讳言离婚。爸妈担心女儿离婚成为身边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始终不肯把离婚告诉亲友,也不太能理解女儿只因为“性格不合”的理由仓促离婚。“虽嘴上说无所谓,但还是发现难以启齿。”小蕊也坦言。

不过从社交媒体诸多评论的态度就能看出,也有不少年轻人不会把“离婚”和“丢人”划上等号。“我离婚3年,还带着两个娃,自己的人生却越来越好。觉得能自己掌控人生真的很好,不用在无望的婚姻中担惊受怕。”“时代不一样了,不合适就不将就。”“离开错误的人应该开心。”……

唐海山认为,以前觉得成年人可能就结婚一种活法,但现在很多人认为,获取幸福的方式不止结婚一种。

获取幸福不止婚姻一途

在许多受访者眼中,年轻人离婚率不断上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江苏十多年来婚姻数据显示,离婚率的确一直在走高。2011-2019年间,全省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1.64‰上升到2019年的3.24‰。2011-2020年,全省离婚登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和2020年分别办理了12.91万对和23.55万对,登记量增长了82.44%。事实上,10年前,80后渐成离婚主力,也曾被媒体所关注。

也有研究者认为,我国近年来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的进步,是年轻人敢于离婚的“底气”所在。“过去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体现出家庭中男女关系的不平等。现在女性就业独立带来了精神独立,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消解了离婚给女性带来的后顾之忧。”陈友华说,等级关系有助于次序和稳定,平等关系则会导致矛盾和冲突,因此年轻人离婚率渐高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在小严的故事中,爸妈就是她选择分手的坚强后盾。“我离婚的时候,爸妈跟我说,‘没关系,爸妈养得起你’。我心里特别感动。其实我想说,我养得起自己。”离婚后的小严生活仿佛如旧。当然不时有人介绍相亲,其中也有再婚男性,“其实年龄、婚否都不是问题,但绝不将就。”

“从过去婚姻的高稳定性、低质量到现在的离婚率上升,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是社会文明的进步。”陈友华指出,婚姻就是一种个人选择,选择对了就在一块儿,选择错了也可以及时止损,大众需要坦然面对。

用“爱与责任”提升婚姻质量

离婚当然不是“不好的”“丢人的”,但维持稳定高质量的婚姻关系,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并非是完全的个人私事,还需多方用力,避免类似“三十而离”现象持续发展。

据《半月谈》消息,目前全国已有54.3%的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设置了婚姻家庭辅导室,为当事人提供情感辅导、心理疏导、危机处理等服务。在江苏,全省102个婚姻登记机关实现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全覆盖,离婚调解成功率约为30%。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各级民政部门正通过解决机构、人员、经费等问题,保障婚姻登记机关有能力、有精力推进婚姻家庭辅导,推进婚姻婚俗改革,拓展婚姻服务内涵。

去年底,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内的全省首家婚姻文化展示馆开馆,系统展示古今婚姻文化演变历程,举办防疫抗疫爱情故事汇、建党百年华诞革命情侣故事分享汇等。这里也是省内最大的结婚颁证大厅,该区邀请地方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名人作为特邀颁证员,让新人从领证开始就感受婚姻的神圣,更慎重对待婚姻,端正婚姻家庭观。

民政部门开发的婚姻辅导“云课堂”也已上线。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去年5月开展辅导以来,为19个家庭提供线上线下辅导91次,为21对离婚夫妇提供调解服务,13对离婚夫妻调解成功,成功率61.9%。

各职能部门也针对初次来法院申请离婚案例的调解加大力度。唐海山和顾玫都表示,有时来离婚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大矛盾,可能只是一时冲动,这种情况,一般调解都有较好的效果。

陈友华也认为,部分离婚是可以避免的。“社会应加强婚前辅导,让恋爱双方正确认识彼此,不要过高认识自己、过低贬低他人,把握好对其他异性的情感和交往尺度。同时要让年轻人学会理性处理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

“婚姻需要理性,离婚成本其实很高,孩子抚养、老人赡养、再婚适应、单亲家庭等一系列问题,都要仔细考量。”姜玉兰表示,婚姻问题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她建议,有关爱与责任的教育要尽可能普及,关口前移,可纳入教育课程或婚前普及教育,让年轻人学会在婚姻中追求共同成长。“从政府、高校、基金会、社会组织乃至个人,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努力付诸行动。”

除了调解和咨询机构,社交媒体在经营婚姻上正起到“知心姐姐”的作用。小蕊多次在分享中表示,她之所以愿意把离婚的事情全部记录下来,是因为自己和爸妈关系并不亲近,这才想到在社交媒体上记录、抒发情绪。“我确实也从中得到认同感,很多身在离婚漩涡中的姐妹一起分享倾诉,可以说是她们陪我一起挺过了那段时间。”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交汇点;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