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2022年结婚人数再创新低

结婚产业观察·2023-06-17 00:00
2508
“2022年结婚人数再创新低”引发网友热议!近年来,不婚、晚婚现象或已成趋势。这不只是发生在中国,日本、韩国都有相似趋势。

“2022年结婚人数再创新低”引发网友热议!近年来,不婚、晚婚现象或已成趋势。这不只是发生在中国,日本、韩国都有相似趋势。

图源:veer

步入婚姻的人正在变少!

日前,民政部官网公布了“2022全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据”,引发网友热议!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结婚人数为683.3万对。

这个数据,创下了民政部网站自1986年公布数据以来的新低,也是自2013年结婚人数达到1346.9万对的峰值后,结婚人数连续9年下降,下降幅度近半。

多数省份结婚人数下降

不少省份的结婚人数也在随之下降。

以河南为例,该省2021年结婚登记为59.65万对,是这一年里全国结婚登记最多的省份。但据《大河报》消息,当地民政部门数据显示,2022年河南全省结婚人数48.92万对,相较于2021年,减少了超10万对。

也就是说,河南这个曾是“最愿意结婚”的省份,短短一年内结婚登记量下降超过六分之一。

在河南省2022年所有的结婚登记中,河南省初婚(即第一次结婚)人数为761334人,其中,男性395287人,女性366047人,初婚登记平均年龄为男性29.9岁,女性28.8岁。

而2021年,全省初婚人数为915771人,其中,男性为474671人,女性为441100人。初婚登记平均年龄为男性30.5岁,女性29.4岁。

也就是说,河南省初婚人数有所下降,但初婚登记平均年龄均有所提前,男性和女性均提前了0.6岁。

上海2022年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了1985年以来的去年历史新低。梳理《上海统计年鉴》历年统计数据,上海去年结婚登记为72048对,也是结婚登记数量首次跌破8万对。

2013年-2022年十年间,上海市结婚登记人数持续下降,2022年结婚登记人数已不及2013年的一半。2017年-2021年五年间,上海结婚登记人数下降趋势较为平稳,每年下降最高不超过0.7万对,2021年与2020年仅相差0.24万对。

《2022上海统计年鉴》主要年份婚姻情况

2022年,上海结婚登记情况迎来较为明显的下跌。相较2021年,去年全市结婚登记数下降超过1.7万对。

相比全国,上海2022年的结婚登记人数下降更为迅猛。从百分比来看,相较于2021年结婚登记人数,全国整体下降了10.5%,而上海下降了19.8%。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向记者表示,上海结婚登记数的下降,和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上海户籍人口出生数持续下降有关,也受到城市户籍人口本身的结婚率在下降的影响。另外,此前婚姻登记管理只能在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口的初婚和结婚并不被计入上海的结婚人口数。

上海市人口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吴瑞君也认为,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同社会人口基数变化有关。进入到婚育年龄的人数减少了,结婚登记的数量也会同步下降。

吴瑞君指出,人们的婚姻观念变化也是重要因素。就业慢、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社交圈小、工作压力大、房价高,都对晚婚晚育的趋势产生影响。

与河南,上海不同的是,深圳的“新人”却是在逆流而上。

根据深圳民政局公开的结婚登记数据显示,从2021年开始,深圳的结婚人数呈现的是逐年递增的趋势。

根据深圳市民政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的结婚数据依然创历年来新高。

深圳结婚人数不仅在全国结婚趋势中“反其道而行”,在生育大省广东内也是如此。

就拿最近的领证高峰日5月20日来说,广东省当天共结婚登记14263对,去年登记20892对,人数下降了将近三分之一。

深圳全市当天共办理结婚登记1701对,相对于2021年5月20日办理结婚登记1278对,登记结婚人数有大幅增长。

中日韩:晚婚现象已成趋势

近年来,中国结婚人数屡创新低,不婚、晚婚现象或已成趋势。这不只是发生在中国,日本、韩国都有相似趋势。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增加了3.78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4岁,推后了3.63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是28岁,推后了3.95岁。

今年2月,多省公布了2022年婚姻登记大数据,除了近年结婚登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外,多地结婚登记平均年龄超30岁,各地初婚平均年龄也基本接近或超过30岁。

数据显示,2022年,江苏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1.04岁,其中男性31.68岁、女性30.4岁。按照类型分析,初婚平均年龄为27.49岁,其中男性28.19岁、女性26.74岁。而2020、2021年的江苏省初婚平均年龄则分别为27.3岁、27.29岁。湖北省民政厅的大数据则显示,湖北男性初婚的年龄是32.99岁,女性初婚的年龄是31.23岁。

在韩国,韩国40岁出头的新娘就比20岁出头的要多。

据韩国统计局2022年的数据,30-34岁成为韩国女性最主要的初婚年龄段,首次超越了20-24岁年龄段。

数据显示,在2022年结婚的韩国女性中,40-44岁的人数(1.09万人)多于20-24岁的人数(1.01万人)。这已经是韩国连续两年出现该现象。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数据包含了韩国女性的再婚数据。下图就展示了韩国2022年的结婚人数和初婚人数对比,在韩国2022年的女性初婚数据中,40-44岁的人数为4738,不到20-24岁(9013人)的一半。

从中日韩的历年数据来看,初婚年龄推迟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相比十年前,中日韩女性在35岁以后初婚的比例分别增加了8.1%、2.3%和9.6%。

晚婚的背后,是中日韩的初婚人数在不断下降。其中,中国女性初婚人数的变化最显著,该数值在十年间下降了超六成。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李婷说,中国结婚对数的减少,与适龄结婚人口总量减少、长期存在的性别比失衡等原因有关。她补充说,过去十年,婚姻挤压现象比较严重,适龄单身男性数量要多于适龄单身女性数量,部分男性因此被“挤压”掉,难以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年轻人为啥不结婚了?

“谈结婚多伤感情。”

“谈结婚多伤感情呐。”91年的宁波姑娘小刘正在谈着一段“不结婚”的恋爱。她说恋爱后,自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男朋友带给她的情绪都是阳光积极向上的。不过俩人都是不婚主义者,不结婚是双方交往前达成的共识。

小刘与张建恋爱十个月了。张建就是网友口中“别人家的男朋友”,长相帅气,体贴温柔,吉他、唱歌、街舞、滑板样样拿手,还会用心地对待每一个节日、每一次约会。

生日那天,男友像是开奖一样,一步一步设计出礼物的“出场”方式——扎着气球从天而降的鲜花、造型可爱的蛋糕、坐上车座位上还有一条自己心心念念的项链。小刘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收到的礼物,一时间,留言里挤满了好评,“男朋友审美在线”“@自家男友”“用心程度吊打一群只会发520红包的男朋友”“收礼天花板”……看到这些评论,小刘开心极了。

“男友带来最高的是情绪价值,没有内耗不焦虑。没有繁琐的社交关系、长辈礼仪,也没有复杂的牵绊和道德束缚。”小刘说,她也见过身边有些朋友的婚姻,根本就不想跟伴侣说半句话,但是为了孩子或是极高的分手成本不得不勉强维持下去;也见过原本志同道合的俩人,由于彩礼、房子、婆媳关系等等世俗原因,变成了双方不认识的样子。

“如果结了婚,一旦离婚,面临的责任、社会的审视,压力太大了,我觉得这是抑制人性的。”

生日小刘收到了男朋友的礼物 受访者供图

“工作忙,圈子小,‘脱单’难!”

“工作很忙,下了班以后就很累了,没什么精力考虑人生大事。”北京海淀区的杜女士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她表示,比起结婚,“脱单”对于她来说是更大的问题。

“看着很多之前的同学都相继办了婚礼,其实心里也不是没想法。但工作总是很忙,生活圈子也很小,很难遇到中意的、心动的对象。即使遇到了,也总要经过长时间的相处磨合才能有机会走入婚姻,结婚也不会太早了。”

“一个人能过得很自由。”

家住天津的张女士今年26岁,自己独居。很少有谈恋爱、结婚的想法,但她从未觉得一个人的生活乏味或孤独。张女士觉得,现如今结婚已经不是人生必选之路。

“身边也有很多已经结婚或即将结婚的朋友,但还是觉得自己一个人比较自由。如果结婚了,就势必需要面对两家人的问题和生活的柴米油盐。”

被称为年轻人的“互联网嘴替”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曾说,“年轻人表面上是不结婚,实际上在坚持爱情。”他支持年轻人的坚持,这是社会的进步,也反映了年轻人的精神追求,“好的婚姻有感情的基础,是非常灵动的,温暖的,而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是生命力的缺失,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细节,只有穿衣吃饭生娃。”

社会发展和稳定需要年轻人结婚生子、孵育人才,为了促进结婚率和生育率,全社会可以调动起来,组织公益相亲,增加社会支持,完善就业保障等等。

但对于催婚现状,梁永安表示,结婚是全世界人类生活最不能催的事情,催出来的可能比催熟的水果还难吃,没幸福不香甜,而且危机重重。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澎湃美数课、读城记工作室、健康时报、潮新闻;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