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我们到底是如何丢失了我们的婚姻信心?是身边的婚姻大都不够幸福?还是难以在漫长的婚姻中维持新鲜感?
根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813.1万对,同比下降12.2%,结婚率连续七年下降,且达历史最低。不仅如此,我国还面临着离婚率不断攀升的难题,离婚数量10年飙升75%。
当代婚姻现状令人担忧,进而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走进婚姻,恐婚成为了一种大的趋势。
我们到底是如何丢失了我们的婚姻信心?是身边的婚姻大都不够幸福?还是难以在漫长的婚姻中维持新鲜感?
带着上述问题,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课题组于2021年7月至8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西安、太原、南宁十个城市,对20-49岁的受访者展开婚姻满意度调研。
课题组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多源的样本招募渠道,不仅通过“调研家”招募线上样本,还随机邀请了部分DR钻戒的用户参与此次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中国城市家庭的婚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平均得分为3.79(1分为非常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70%的受访者的婚姻满意度得分在3.5分以上。
不同性别对婚姻的满意度有较大差异。男性对婚姻的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95,而女性的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64,明显低于男性。在20-49岁区间,随着年龄增加,婚姻的满意度逐渐下降,40-49岁的中年群体的满意度最低,呈现较为明显的婚姻“中年危机”。
社会传统和观念进步之间的胶着
夫妻中男性的收入、学历高于女性,或者与女性相当时,婚姻的满意度更高。慕强择偶、门当户对这两种长期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婚姻匹配模式,依然是婚姻满意度的保障性指标。
但势均力敌的爱情也开始日渐深入人心。在家庭决策和家务分配的问题上,平等分配的情况下女性更加满意,但自己成为主要决策者或丈夫成为家务主要承担者,都让女性的婚姻满意度急剧下降。
这体现出社会传统和观念进步之间的胶着:一方面女性希望在家庭生活中获得更平等的待遇,但在另一方面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家庭的主导者。
有没有求婚,真的有差!
良好的婚姻满意度需要行为层面的维系,调查中超过九成的中国城市夫妇向对方做出了“相伴一生”的承诺,近七成的受访者经历过正式求婚,他们的婚姻满意度也明显更高,特别是在90后夫妻中。而没有进行正式求婚的群体,满意度仅有3.36分。
从这份报告的结果来看,进行过婚前承诺和正式求婚的人群对婚姻满意度更高。
这是因为仪式感往往被认为有助于给不确定的未来带来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降低对当下的焦虑,提升对未来的信心。通过做出承诺和正式求婚,可以降低人们在重大决策时的内心焦虑,并提升对婚后生活的信心。
同时,仪式本身也是一种共创回忆,夫妻双方可在婚后进行反复追溯与确认,以抵抗婚姻中具有挑战性的阶段。
“浪漫”这张王牌,在哪都好使
增加沟通和浪漫行为也是婚姻保鲜的重要方法。
在传统社会,中国人很少将“爱”反复宣之于口。本次调研表明,中国城市居民向配偶口头/书面表达爱意的比例很高,超过75%的受访者至少一年数次向配偶表达爱意。
由此可见,中国人已经较之自己的父辈,更善于将爱意表达出来,而这2022显著地提升了婚姻满意度。包括约会、互赠小礼物之类的浪漫行为也是另一种表达爱意的方式。
总体而言,浪漫行为的频率越高,婚姻满意度越高,且该趋势在不同性别中基本相同。数据显示,至少一年数次向配偶赠送小礼物、至少一个月一次的夫妻约会频率,将显著提升婚姻满意度。
打败婚姻的除了细节,还有“中年危机”
数据显示,在一定范围内结婚时间越长,婚姻满意度越低;但当婚龄到了一个临界点之后,满意度会逐渐回升。结婚5年内的群体对婚姻满意度最高(3.92分),婚龄达到5年至9年时,满意度最低(3.68),而当婚龄达到15年及以上后满意度又回升为3.81分。
由此可见,“七年之痒”并不是空穴来风,婚姻生活也存在“中年危机”。每段关系都会遇到瓶颈期、倦怠期,找到一个有效克服的方法尤为重要。增加浪漫行为的频率和质量,便是婚姻保鲜的王道。
由此可见,对婚姻关系的研究,不仅仅是学术问题,也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指示作用。
总体而言,更加匹配的夫妻特质,更加平等的夫妻关系,是美满婚姻的基础。而沟通、承诺和浪漫的交互行为,将让婚姻生活更加温馨。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