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婚俗改革,推动婚姻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结婚产业观察·2023-04-14 00:00
1800
近年来,随着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以及各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试点工作走深走实,加之婚姻领域“跨省通办”不断推进,全国婚姻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随着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以及各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试点工作走深走实,加之婚姻领域“跨省通办”不断推进,全国婚姻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图文无关)

近年来,随着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以及各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试点工作走深走实,加之婚姻领域“跨省通办”不断推进,全国婚姻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总结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日前,民政部举办全国婚姻管理工作示范培训班,各地婚姻管理工作者齐聚一堂,分享经验、交流心得。

​内蒙古

将婚俗改革纳入

​社会治理大格局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将婚俗改革工作纳入社会治理大格局,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支撑、提升服务水平和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婚俗改革向纵深发展。

强化资金保障。2022年起,自治区福彩公益金每年列支资金600万元,专项用于婚俗改革和婚姻登记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及购买服务。两年来,自治区共列支婚俗改革工作专项经费1016万元,有效提升了婚姻登记机关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创新服务举措。自治区全面升级婚姻登记信息系统,113个婚姻登记机关全部按照窗口数量配齐了电子签批屏等智能设备。将补证工作纳入乡镇(街道)考核,定期通报,责任到人。部分地区通过举办金婚、银婚等纪念活动,或组织老党员等补领补办结婚证并颁证,引导群众主动补领补办婚姻登记证,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婚姻登记缺失数据的补充完善。

推进婚姻与文化融合。自治区将婚俗文化融入婚姻登记,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婚姻文化传播平台。包头市青山区打造公园式婚姻登记大厅,倡导婚俗改革三项新规,提升婚姻家庭品牌服务。赤峰市红山区将乌兰哈达公园升级改造为婚俗文化园,建设5A级婚姻登记机关及婚俗文化展馆。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把婚俗改革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在马连渠乡、白海子镇打造农村大礼堂,集举行婚礼、举办庆典、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营造婚俗新风尚。自治区民政厅会同文明办共同策划制作婚俗改革微电影《婚事》,各婚俗改革实验区出品《高额彩礼难承受 婚俗陋习何时休》《婚前·婚后》等公益宣传短片和舞台剧,传播了和谐、文明的新时代婚姻家庭正能量。此外,选树了一批典型,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让群众见贤思齐。利用特殊时间节点,策划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相亲交友等活动,特邀金婚老人、劳动模范等作为颁证员、证婚人,传递家庭责任。截至目前,共有1.3万余对新人参与了各类活动,切实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

辽宁

​做好用好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近年来,辽宁省民政厅高度重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心理咨询师、律师等专业人士,为婚姻当事人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情感疏导、矛盾调解等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截至目前,全省199个婚姻登记机关全部设有婚姻家庭辅导室。

民法典实施以来,辽宁省民政厅及时更新完善全省婚姻登记信息系统,增设了离婚冷静期程序。同时指导各地民政部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推进婚姻登记机关基础设施建设,设立相对独立和私密的婚姻家庭辅导室,线上线下开展心理疏导、视频辅导等服务,帮助婚姻当事人正确理智处理婚姻家庭关系。引导专业社会组织和人员参与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工作,并加强与妇联、司法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采取婚姻登记机关调解、妇联组织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方式,有效预防和化解婚姻家庭矛盾。

辽宁省民政厅还注重建立完善婚姻家庭辅导专门人才库。协调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推荐优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加入婚姻家庭辅导员队伍;将婚姻家庭辅导员纳入各级人民调解员年度业务培训计划,提高广大婚姻家庭辅导员的调解能力和水平。此外,全力提升婚姻登记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民政厅每年举办全省婚姻登记工作培训班,提高全省婚姻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省民政厅、省委编办、省财政厅《关于简政放权做好乡镇婚姻登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加强乡镇婚姻登记工作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聘用大专以上毕业生,提高基层婚姻登记工作人员素质。

辽宁省民政厅还推出了婚姻家庭辅导视频课程,包括民法典宣传、离婚冷静期介绍以及家风家教,婚前辅导、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婚姻家庭危机干预、婚姻家庭文化建设等内容。首批26期婚姻家庭辅导视频教程在“辽事通”APP、省民政厅网站和全省各地婚姻登记机关滚动播放,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江苏

以点带面

​打造婚俗改革示范样板

近年来,江苏省将加强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作为推进婚俗改革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试点任务精准施策,不断扩大婚俗改革试点覆盖面。

多方参与格局逐步形成。各试点地区通过建立领导机构、压实部门责任、调动多方参与共治等举措,统筹推进婚俗改革。积极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作用,针对婚嫁陋习广泛开展专项整治,定规矩、抓严管、强示范,婚事负担明显降低,有效净化了社会风气。无锡市民政局委托社会组织,通过线上线下互联的课程、谈话和沙龙等多样化辅导形式,引导新人了解婚姻相处模式。张家港市在婚姻登记机关内设置慈善捐赠角、“公益慈善吧”“爱心互动屏”,持续开展“文明婚俗,为爱减负”“爱载暨阳”系列公益活动,打造多层次、广覆盖、便捷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平台。

婚俗改革平台广泛搭建。全省各地依托婚姻登记机关、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农村红白理事会、村史馆或村民活动场所、室外集体婚礼基地、婚俗文化馆等,广泛搭建婚俗改革工作平台。苏州市吴中区与苏州大学地方治理研究院联合设立新时代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打造高等院校、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协同的婚姻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形式多样的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南京市秦淮区设立“幸福秦淮家”工作室,打造“幸福秦淮家”品牌,让社区居民参与到婚俗改革中来,弘扬优良家风家训。

特色工作载体形式多样。各地根据地域特色,大胆探索,丰富婚俗文化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符合当代年轻人特点的方式推动婚俗改革落地见效。盱眙县定期推出特色颁证服务,引导新人充分认识婚事新办、喜办、廉办的好处。句容市利用室外颁证基地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集体婚礼,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社会知名人士等担任特邀颁证员。东台市强化“天仙缘”品牌形象,投入超过1亿元推出立体观影秀《天仙缘》《寻仙缘》,打造“董哥哥与仙仙妹”IP以及“东方情人节,东台七夕节”,提升婚俗文化品牌知名度。

浙江

​“浙有姻缘”助力“浙有善育”

近年来,浙江省聚焦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强基础、破难题、促改革,全面推进婚姻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优质便民利民服务。

浙江省将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写入省委、省政府文件,纳入省委七项重大督查之一和省委省政府“浙有善育”重点任务清单。2020年以来共投入标准化建设经费2.26亿元。在此基础上,统一改版提升浙江省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婚姻系统”)、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系统、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及管理平台等4个应用,迭代升级为“浙有姻缘”,并纳入“浙有善育”子场景,同步在“浙里办”APP更新上线。全省已实现全部现行档案通过“婚姻系统”直接可查,并可通过“婚姻系统”在线申请查询全省馆藏档案。

2019年以来,浙江省民政厅牵头全面推进“婚育户”工作,实现结婚登记、生育登记、户口登记信息婚姻状况变更及符合条件夫妻投靠落户“一表申请、平台联办、证照共享、限时办结”,变“三件事”为“一件事”联办。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已累计办理“婚育户”70.2万余件,服务群众153.8万余人。

浙江省委、省政府将婚俗改革作为“浙有善育”重点任务,省领导每两个月召集领导小组例会,常态化研究部署。确定1个国家级、37个省级、48个市级、213个县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全省大力推进婚姻登记机关进公园、景区,结合文旅资源,建成特色户外颁证基地 99个,近70%的新人参加了结婚登记颁证仪式。目前,101家婚姻登记机关场所建设全部符合3A级以上标准。4A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普遍设立婚俗文化展示馆(厅、廊)等。两年来,浙江省婚姻登记机关累计举行集体颁证活动1680次,集体婚礼256次;提供线上线下婚姻家庭个案辅导服务52万人次,举办线上线下新婚课堂等活动2533场,服务群众108.3万人次;各地大力推进婚姻家庭辅导进村(社区),设立服务站点1082个,8个县(市、区)经编办批复成立了县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

(图文无关)

山东

​打好基础

​推进“跨省通办”有效展开

2020年12月,山东以省政府名义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跨区域婚姻登记改革试点工作的请示》,并按照“市内试点先行,积极稳妥推进”的思路,全力以赴地为“全省通办”做准备。2021年,山东成为全国首批结(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省份之一。

在准备阶段,山东省民政厅升级优化了信息系统,并举办了全省跨区域婚姻登记业务培训。各婚姻登记机关提前通过系统发布了跨区域预约号,制作“明白纸”,广泛宣传跨区域婚姻登记政策。2021年5月,山东省民政厅联合省财政厅等单位印发《山东省跨区域婚姻登记试点工作方案》,不仅完善了政策制度保障,统一了尺度口径,还为历史数据补录、外接设备配置等婚姻登记管理工作争取到了财政支持。

试点工作启动后的两个月时间里,省民政厅先后十几次到各地婚姻登记机关调研座谈,印发《山东省婚姻登记工作指引》,进一步规定了跨区域登记的管辖、办理条件、申请材料等,为“跨省通办”提供了更加详细具体、可操作的文件依据,被登记员称为“跨省通办”的“红宝书”。

此外,山东省还完成了现存历史档案的补录和电子档案的挂接,共补录1950年以来的婚姻登记历史数据865万条并扫描匹配了电子档案,婚姻登记历史数据不全、不准确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今年截至目前,全省共办理补发婚姻登记证3.96万余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

在实现“跨省通办”的基础上,山东省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让登记更便捷、群众更满意。推出婚姻登记“扫码办”:群众现场登录“爱山东”APP或其微信公众号,“刷脸”即可调取并出示户籍类身份证件、证明,用于办理婚姻登记。截至目前,山东省应用户籍类电子证照办理婚姻登记1.3万件。推出登记信息“掌上查”服务:内地居民通过“爱山东”APP,可自助查询本人在山东省内的婚姻登记记录。“掌上查”上线后月均点击量达118.5万人次。

广东

​做足“跨省通办”服务保障

​提升试点成效

近几年,广东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婚姻登记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和实践跨区域办理婚姻登记。在被民政部列为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地区之一后,广东省民政厅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列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民政工作重点评估内容持续发力,不断做好“跨省通办”服务保障工作。

广东省成立婚姻登记“跨省通办”领导小组,由省民政厅分管副厅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各地级以上市民政局分管领导、厅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任成员,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广东省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举办广东省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暨婚姻登记“跨省通办”业务培训,对相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强化婚姻登记工作人员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程序意识和实效意识,确保婚姻登记工作人员依法依规、准确有效做好“跨省通办”婚姻登记工作。

为了让群众正确理解“跨省通办”相关政策规定,广东省民政厅编写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登记须知,在门户网站、微信和“粤省事”上更新公布,并发至各婚姻登记机关,向群众广泛告知“跨省通办”受理范围、受理机关、办理流程,及时回应群众咨询,确保宣传指引依法到位。此外,主动对接新闻媒体开展正面宣传,组织专家、学者等及时权威解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充分利用七夕等特殊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集体婚礼、纪念婚礼、特邀结婚颁证等多种形式活动,不断增强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宣传实效。

广东省民政厅还增设了一批婚姻登记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加强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服务力量保障。其中,广州市为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增配工作人员22人,增设登记窗口12个。

据统计,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广东省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跨市通办”共计11.56万对,社会反响良好。

海南​

​探索『婚俗+婚庆旅游』融合发展

近年来,海南省民政厅紧紧围绕服务自由贸易港建设大局,以婚俗改革试点为牵引,扎实推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

海南省着眼自贸港发展定位,积极探索推进“婚俗+婚庆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婚姻登记和婚庆旅游有效整合,不但推进了婚俗改革,还带动海南婚庆旅游市场吸引力、品牌知名度、产业贡献度大幅提升。

三亚市借助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等品牌活动,推进婚俗改革,规范婚庆旅游市场发展,联动多方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有效配置“甜蜜资源”,挖掘“甜蜜经济”。琼海市以打造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的契机,举办第一届婚庆服务展销会,配合文旅部门,承办第二届520婚庆旅游文化节,拓宽婚姻登记服务业务的同时延伸婚庆产业链,不断增加婚姻公共服务内容,着力发展“双喜经济”,努力释放婚俗改革带来的红利。

海南省还大力推广婚育“一站式”服务,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目前,全省建立婚育“一站式”服务的市县达50%以上。各婚姻登记机关还将每月5日和20日设定为婚姻家庭服务日,集中开展婚前辅导公开课、婚姻矛盾纠纷调解、离婚冷静期危机干预等婚姻家庭服务,为爱保驾护航。

海南省还制订印发《海南省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民政厅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婚俗改革试点领导小组,推动各试点市县全部成立以党政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乡镇街道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牵头、民政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2020年以来,全省共投入3030.42万元资金,为婚俗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此外,海南省进一步建强阵地优化服务,科学整合乡镇婚姻登记机关,推行“1+N”婚姻登记机关设置,推动市县级民政部门至少建设一个3A级以上的婚姻登记机关。截至目前,全省19个市县中已有14个市县全部实现了婚姻登记机构乡镇整合。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中国社会报》;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