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结婚产业观察·2021-02-06 00:00
2117
没点才艺都不敢办婚礼了……说好了这届年轻人都“社恐”呢,怎么转眼又被戏精附体,在婚礼现场显神通?

没点才艺都不敢办婚礼了……说好了这届年轻人都“社恐”呢,怎么转眼又被戏精附体,在婚礼现场显神通?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有意思报告(ID:youyisi_cn)
作者:屈博洋

听说因为疫情,公司节前的年会取消了,社恐青年们内心一阵雀跃。

如果年会位列大型社死现场第一名,那么敢称第二的只有婚礼了。

距离我参加完大学同学的婚礼已经过去一周了,至今心有余悸。几番纠结,我发布了一条未分组朋友圈,写着“我在此宣布,此生绝不办婚礼,也不再参加婚礼。”

25秒后,我删除了朋友圈,默默在网上搜起了“成人才艺培训”。

反正我是不敢办婚礼了

最近,话题#没点才艺都不敢办婚礼了#,上了微博热搜。话题#婚礼才艺 在抖音上也有3.5亿次的视频播放量。

网友们发布了铺天盖地的硬核婚礼才艺表演视频,点进去一看,呦嚯,这是婚礼吗,妥妥变成了晚会。

怎么,现在婚礼已经不是钱可以解决的了吗,还要考查新人的“软实力”?实话告诉你,现在的婚礼才艺表演可是有鄙视链的。

像跳舞、唱歌的才艺,在婚礼上那都属于基本款,老祖宗围着篝火表达喜悦之情会干的事儿,基本都属于本能。

图by抖音@王开心呀

有点技术含量的才艺才能算真本事,诸如弹钢琴、拉丁舞这类需要长期、专业修炼过的技艺,就能抓人眼球了。宾客们完全不介意你多演一会儿,毕竟是花了(份子)钱来看的。

但再精湛的技艺,在猎奇性面前都得矮一截。

站在婚礼才艺鄙视链顶端的必须是足够出人意料的才艺,什么新娘打架子鼓、徒手劈木板、耍双截棍、新郎后空翻、新人反串表演等等,准保让人瞳孔地震难以忘怀。

图by抖音@楚天都市报

婚礼结束后,宾客们面面相觑,有人说幸好早几年结婚,否则哪儿来的勇气;有人急问哪种才艺可以速成;有人干脆当起了退堂鼓表演艺术家,例如我。

何止是不敢办婚礼,现在没点才艺都不敢参加婚礼了!

毕竟除了新人,伴郎伴娘们也常是被殃及的池鱼,哦不,才艺秀的主力。当你答应当伴郎或伴娘之时,你就该有这份觉悟。

新郎和新娘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曾经,我抛下工作,抱着度假的心情,拎着拉杆箱,戴着太阳镜,迎着夕阳的余晖走出了高铁站。心里正盘算着晚上去哪家网红餐厅打卡,新郎官就开车接上了我,径直送到了满是大镜子的排练厅。

除去换衣服和寒暄的时间,我和其他几个同学从晚上八点排练到了凌晨一点,其间一遍遍被专业舞蹈老师纠正动作,总算是把3分钟的舞顺了下来。

你问我在干什么,我只是在履行一个伴郎义不容辞的责任——排练婚礼上的团体舞蹈。

有那么一刻,我觉得自己再努努力,就离出道不远了。但绝大部分时间里,我幻想了至少一百种临阵脱逃的方法。

接下来又排练了两次,就公开“处刑”了,事后想来依然胆战心惊。

作为打工人的我,竟然用千辛万苦凑在一起的调休去体验了把练习生的生活,陡然心酸。

说好了这届年轻人都“社恐”呢,怎么转眼又被戏精附体,在婚礼现场显神通?

婚礼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好端端的婚礼变成才艺竞技场了呢?

纵观中国婚礼的历史,大体上婚礼经历了一个由繁至简又由简至繁的过程。

根据《礼记》的记载,古代传统的婚礼担负着“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重任。白话说就是事关传承,因此各种繁琐的礼仪必不可少。古装剧里常提到的媒妁提亲、问生辰八字、订婚、送聘礼、定日子、提亲,大体上都是与《礼记》中的“六礼”一脉相承。

近代以来,婚礼由繁至简。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婚礼看起来更像一场热闹的聚餐,人们的心思并不在具体的礼仪上,只图热热闹闹好好吃饭,就这么简单。

改革开放之后,受西方影响,婚礼又变复杂了,要有“仪式感”。一些诸如给父母敬茶、磕头等传统婚礼的礼仪被重拾,西方传过来的宣誓、互换戒指等礼仪也掺和了进来。婚礼开始有了精细化的流程设计。

在这个繁繁简简变换的过程中,新人与其说是婚礼中的主角,不如说是个被固定流程所支配的摆设。

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或繁或简,自己说了不算。在这个阶段,可能会有助兴的嘉宾,但表演既没有造成同侪压力,也没有化作流行趋势。

直到近年来,随着90后乃至作为Z世代的95后开始结婚,婚礼才变得越来越具个性化。年轻人对于办怎样的婚礼、是否办婚礼,都越来越有主意,也由此引领了诸多潮流。

复古派主张礼节越细致越好,他们办仿周制的传统婚礼,对服饰、场景、环节中的各种细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简约派则倾向于简化流程,开心最重要,他们办西式的外景婚礼,只需要一片开阔的草坪,宾客们可以自在享受自助美食,举杯穿梭在人群中,就像一场节日party一样;

玩乐派主张钱要花在刀刃上,能边玩边结婚多好,最多不过再有几个好友,一起到海岛上小住几天。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婚礼上的才艺表演才渐渐趋势化,那不过是新人们对婚礼具有掌控权的又一个证据而已。新人们希望通过表演才艺以体现自己婚礼的个性。

结婚行业资深观察者郑荣翔认为“沉浸式体验”是2021中国结婚产业的十大关键词之一,即注重气氛营造。

这么说来,才艺表演其实是一种“气氛组”的体现,带宾客们进入合宜的氛围。

结婚行业资深观察者王晓舟认为,婚礼上表演才艺这一现象确实是新一代结婚人群的趋势,90后、95后的婚礼观一方面受国际化影响,另一方面受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影响,借鉴、模仿,有样学样。

果然,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别人做的事情我也要做!

我不会才艺,还有救吗?

不会才艺,还想办婚礼,是不是没救了?

先别弃疗!

在寻求解决之道之前,也许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办婚礼?

我想要办什么样的婚礼?

“个性派”常常想要办有仪式感的婚礼,他们拒绝千篇一律,希望展示独一无二的自己。

刚刚办完婚礼的王女士是个全职太太,她备婚超过一年,没有请婚庆公司,每一个环节都自组团队合作。

从鲜花的品种到流程串词,她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会加入自己的想法。就连婚纱照都是王女士亲自带了摄影师到冰岛进行拍摄。

一场婚礼让她活脱脱成了项目经理,统筹包括预算、人员、项目进度在内的一切。

即使有个性如王女士,在婚礼上也没有安排才艺环节。毕竟,婚礼看的是整体效果,硬塞才艺只会大打折扣。

“个性派” 注重追求婚礼中的独特创意,然而体现个性的方式千千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根据婚礼纪与结婚产业观察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结婚消费趋势洞察》显示,追求“个性、创意、定制”的婚礼是90后的一大消费趋势,但体现个性的方式除了才艺展示外,还包含诸多环节、元素以及主题的设计等内容。

图by《2020年中国结婚消费趋势洞察》

“速食派”认为婚礼虽然是婚姻的必需品,但不必给本就忙碌的生活再增负担,轻松走完流程是他们的诉求。

趁国庆长假办婚礼的张先生是个996的上班族,他认为婚礼实质上形式大于内容,只要最具有仪式感的核心环节存在就足够了,其他统统不重要。

因此,张先生只提前三周才找到婚庆公司办一站式“全包”婚礼。前后只沟通过三次,预留出五天回老家准备,一场仓促却标准的流水线式婚礼就办完了。

追求效率如张先生,自然觉得才艺表演完全没必要,为了充其量五分钟的表演而花大量时间排练,实在是“有闲阶级”的特权,仓促准备不如趁早放弃。

“速食派”不愿意过多操心婚礼,大胆放权给婚礼统筹师。对他们而言,诸如才艺展示等各种锦上添花的环节DUCK不必。

这也导致人们对“婚礼统筹师”的需求有显著增长,根据婚礼纪联合结婚产业观察发布的《2020年中国结婚消费趋势洞察》显示,2019年婚姻统筹师预约量同比增长218%。

图by《2020年中国结婚消费趋势洞察》

“淡泊派”则干脆放弃了复杂的婚礼形式,转为用请客吃饭或旅行结婚的方式替代。

李女士已经计划结婚半年了,但迟迟没有决定办不办婚礼。

在她看来,除了新人的少数亲人和密友真的把婚礼当回事,多数人不过都是为了一顿饭。既然婚礼的目的变成了吃饭,干脆不办婚礼了,改为请亲朋好友吃顿饭岂不甚好。

“淡泊派”早就看透了婚礼,不愿意为了办婚礼而办婚礼。大事化小,小事化成一顿饭,哪有什么事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呢?

根据珍爱网发布的《2019-90后单身人群白皮书》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90后选择不办婚礼。

图by《2019-90后单身人群白皮书》

上述“个性派”、“速食派”和“淡泊派”的故事是否让你安心了些呢?

如果都没有,别怕,还有个作弊的方法:提前找调音师录一首情歌,现场对口型,即使话筒拿反了也没人敢揭穿你。

有才艺才敢办婚礼是个伪命题

因为不会才艺而不敢办婚礼,这种想法未免太抖音了。

读过上千条婚礼才艺短视频下方的评论后,你会发现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评论中不乏有人打趣说可以表演倒车入库,可以讲一节公开课,可以现场编程,甚至可以光天化日插尿管,练就多年的胸口碎大石也能派上用场了。

人们不过是抱着吃瓜的心态调侃那些技高人胆大的新人而已,酸葡萄心理可以有,但当真的人几乎没有。

说真的,婚礼往往会带来经济、社交、情感和情绪方面的压力,但它单单就与才艺无关。以多才多艺著称的90后才不苦于没有才艺,也不真心要寻找解决的办法。

“才艺”不过是他们自己立起的稻草人,用于纾解对婚姻乃至成长的焦虑。

婆婆与丈母娘,户口与学区房,生还是不生,生一胎还是生二胎?你永远不知道焦虑与幸福感哪一个先到。

怕麻烦的年轻人说,聊什么别聊婚姻,如果一定要聊,就说说才艺吧。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有意思报告;作者:屈博洋;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