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孤独?追求真爱?是什么阻碍了这一代年轻人步入婚姻?

结婚产业观察·2020-12-24 00:00
2272
相比传统婚姻,当代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从“婚姻是人生的必选项”到更加倾向于“婚姻是为了提升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

相比传统婚姻,当代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从“婚姻是人生的必选项”到更加倾向于“婚姻是为了提升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

本文转载自:明天心理

相比起父辈们,这一届的年轻人更加的喜欢自由恋爱。

但根据最近《中国青年研究》刊发了一篇题为《中国“90后”人口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解析》的研究文章结果发现:推迟婚育年龄是“90后”的普遍属性,未婚人口比例高且未婚人口内部性别结构失衡严重,存在一定的男性婚姻挤压。

并且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有着近8000万的成年人独居。

这个群体被大家称为“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empty-nestyouths / live-alone youths),指的是远离家庭生活并独自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年轻人。

他们通常在35岁以下,受过良好教育、有体面的工作,没有家人陪伴,缺乏情感寄托,其生活处境和心理感受与被留守的老年或儿童类似。

他们最常见的感受是:孤独感。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现象?

相比适龄婚姻,人们更加期待精神上的契合

根据文汇报社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展中国人口发展研究社会调查的结果显示:多数年轻人更加期望获得一段理想中的爱情,并表示在没有遇到那个喜欢的人之前,一个人的生活也挺好。

由此可见,现代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更加偏向于精神层次的契合,在自由恋爱的现代社会下,人们对爱情的信仰从“婚配”变成了“契合”。

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个体素质的提高,年轻人口不仅不想结婚的人口比重提高了,连不想谈恋爱的比重也提高了,对于认为人生中必须结婚的看法也在减弱,都将强化未来的低生育水平。

由上图,我们可以发现相比传统婚姻,当代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从“婚姻是人生的必选项”到更加倾向于“婚姻是为了提升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

这表明年轻人在对待婚姻的态度上有了更强的自主性,并对婚姻赋予了更强的情感意义。

单从这一点看,这似乎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婚姻的定义:两个人的组合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而不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

而这也是为什么了这一代年轻人中有着近三分之一的“空巢青年”的原因之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90后年轻人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便享受着家庭的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在物质的需求上,明显比上一代要满足得多。

而这也导致了当代年轻人相比物质的追求,更加的缺乏在精神层次的需要。

对情感的需求增大,投射到婚姻上则是对契合的追求更加的渴望。

当然,这一切更加的基于现代教育水平的发展情况,这种相对现代的婚恋态度更多地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群体所持有。

伴随着我国受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从人们对婚姻目的的态度来看,传统婚姻目的逐渐淡化,相较婚姻的生育功能,人们更认同其所具有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所以,努力读书仍旧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受教育水平越高,所能够看到的世界也就越大,对自我的婚姻、恋爱的掌控力也就越大。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个优秀的你,才能吸引那个同样优秀的TA。

父母婚姻的榜样作用,让恐婚更加有理有据

这一代90后群体可谓是经历不凡的一代。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我国的发展飞速,信息化的变革让社会需求和生产力需求日益变化,国家的经济发展滋生出更多的机会,这也导致人们都投入到日常的社会发展中而无意的忽视了情感的需求。

在我的文章中,经常提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同样的今天关于婚姻的主题,我们也会提到原生家庭。

一个人学会爱与被爱来自父母或早期养育者,同样的开始性别认同也来自父母(早期养育者),这就像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个框架。

那么,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的爱情?

答案是:从父母的爱情开始。

明天心理在其他文章中也有过关于婚姻恋爱的分析,其中有一项是关于家庭暴力下的婚姻的。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家暴环境中长大的人,在自己的婚姻中,很大概率或也将成为“施暴者”或“被施暴者”。

为什么会如此?

其原因在于,孩子在最小的时候看到的爱情、婚姻的样子就是父母的婚姻,而这就像是一个模式,在一个人很小的时候下了定义:“这就是爱情,这就是婚姻。”

所以,父母婚姻的榜样作用,在孩子长大后具有“先入为主”的影响。

如果父母的婚姻并不幸福,那么孩子在面临自己的婚姻的时候,便会恐惧:“我不想要婚姻,婚姻是不幸福的。”

而这就是部分“空巢青年”的困惑,我不想要那种让我恐惧的婚姻,但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建立一段我喜欢的亲密关系,所以我选择在等等,等那个让我感受到理想中爱情的人出现。

但很多时候,太过于含蓄的等待,或许早已将那个人错过。

从小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天文地理,空间数字,但从没有教过我们该怎么谈恋爱,如何建立并维护一段可靠的亲密关系,如何学会拒绝和隔离不适合的情感。

在如此条件下,对爱情赋予新的情感定义的情况下,推迟婚姻和恐婚的人越来越多。

推迟婚姻和恐婚或将是为了找到那个更适合自己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是,早期经历中对爱情和婚姻的定义绝对是一重大因素。

我自己都没过好,结什么婚?

如果让你试想一下现在就结婚,你会想到什么?

彩礼?房子?车子?自由?后代养育?父辈观念········

好像每一个都是沉重的话题,也好像每一个都成为了阻碍婚姻发展的因素。

现代大多数90后年轻人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从出生开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慢慢长大,然后到从上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是长达15年的学习之路,高中毕业后基本上18岁了,到了谈恋爱的时候了。

然后上大学,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自我角色的迷糊感,再经历一段迷茫期,开始在大学里谈恋爱了,这时候对个人经济的要求和能力要求仍旧有限。

再到大学毕业,大概22岁了,大四的时候由于未来的恐惧和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再迷茫一段时间,终于成功的走入职场,拿着低廉的工资,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如果这时候你想结婚,那怎么办?

或许你的收入和支出早已平衡,但还远远不到能够去承担一个家庭的重任,比如:买房、车、养育后代········

很多人在面临如此问题的时候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

刚刚出入社会有多少人可以完全的独立出来,具备较好的经济条件?

并且在个人责任感上,文化教育和独生子女的因素,让许多人即使大学毕业,仍旧处在一个相对“幼稚“的状态,还没有做好承担婚姻责任的准备。

甚至在婚姻方面,许多人仍旧需要父辈的帮扶,这样的条件显然与我们上面谈到的当代婚姻定义是不符的。

所以,在当代年轻人对婚姻的要求(提高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下,至少许多刚刚毕业没多久的人是不会考虑这件事的。

毕竟,自己都没有过好,还在努力的过着打工人,打工魂的生活,那有心思结婚?

等自己“长大“了,有了经历独立的能力,这时候来结婚不是更加的符合对婚姻的定义,难道结婚是为了两个人一起过苦日子,然后生一个孩子,继续过苦日子?

再说了,一个人的生活也不错,在渴望独立的时代,这样的生活相比很90后来讲,也许是主观上的自我选择之一。

自然,推迟婚姻的现象也就不稀奇了。

当代年轻人不想结婚的因素,或许有很多,有家庭、工作、自由自我实现等等的影响。

不仅是中国年轻人结婚比例减少,国外也是如此。

这是时代的影响下,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

我们与其说当代年轻人不想结婚或对推迟结婚,不如说是整个成长历程中将恋爱、婚姻关系这样的亲密关系建设推迟了。

文章的最后,想说一段话:

作为父母的,如果想要孩子有一段美好的婚姻,那么首先把自己的婚姻经营好,给孩子一个榜样;

作为当代年轻人,如果你想拥有一段美好的婚姻,那么请先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个更好的你,才能吸引那个更好TA。

还有,如果遇到那么一个人,请用力去爱,这个世界想要找到绝对匹配的人很难,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双方愿意不断改变自己来迎合对方。

与其固步自封的等待那个来迎合你的人,不如先尝试好好的谈一次恋爱,去寻找那个需要你去改变的人!

最后,说一句话:良好的亲密关系,不但可以给人无尽的能量,也可以治愈那些来源早期经历中的创伤!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明天心理;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