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风尚》9年:从案例展示平台发展到“亚洲婚礼风尚盛典”

结婚产业观察·2018-07-10 00:00
4177
希望借由本文,沿着《婚礼风尚》发展的脉络,分享婚礼行业的变迁历程。

希望借由本文,沿着《婚礼风尚》发展的脉络,分享婚礼行业的变迁历程。

文章转载自:婚礼业内参(hunliye,高参君)

前言

你是否还记得,没有智能手机的若干年前怎么打发无聊的上下班时间?

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说起自动驾驶总觉得没有个五八十年不会实现?

你是否还记得用PC上QQ每次要隐身动辄买各种QQ秀的日子?

很多你已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在多年前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2018年的今天,明星婚礼被大篇幅报道,全国各地的优秀设计层出不穷,在不同的城市圈会有不同的区域性品牌脱颖而出;

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风格的婚礼大片,也可以时不时看到中国新人在全世界你能想到的地方拍摄婚纱照的侠骨柔情……

你能想起九年前的婚礼行业是怎样的吗?

九年前,陈刚看到行业发展的商机,怀揣创业热忱创立《婚礼风尚》。

九年来,点滴的努力,聚沙成塔,当时播下的种子已经长成,《婚礼风尚》已成为婚礼行业深具影响力的品牌。

九年间,婚礼行业的内涵与外延也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者之间,互相成就同时也互相影响。

写作此文的目的,并非为了历数一个公司的功过得失,而是希望藉由这样一个视角,沿着《婚礼风尚》发展的脉络,分享婚礼行业的变迁历程。

正文

案例分享,打造线上”时尚杂志“

陈刚期望通过挖掘婚礼内容本身,把《婚礼风尚》打造成“人文品质婚礼媒体”:

  • 一方面,为婚礼策划机构提供了展示案例的平台,藉此让《婚礼风尚》锚定了自身的定位;
  • 另一方面,独立的婚礼人,主要包括主持人,摄影,摄像,化妆 以及独立策划师等专业服务者有了展示的平台,并为个人形象的树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0后开始成为结婚消费主流人群的九年前,充斥市场的是,千篇一律的布置和流程,“个性需求”还是一个遥远的词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那时候,有一批感受到了客户需求的变化的婚礼人,也正在努力调整自身的服务产品与经营模式,寻找新的契机。

当时,相对于传统的传播渠道,出现了互联网线上平台,有客户证言式的社区,也有地方门户网站的专类频道,运营目标更多的是“以高效促成订单,安心保障交易”为最终目的,有限地提高了效率。

而人们对于行业的印象,还是“街边花店,兼作婚庆营生”的初级阶段,是便民服务的组成部分。

一些不甘于此的婚礼人因循着内心“打造不一样婚礼”的激情和冲动,夹杂着对于作品创作的一种成就感,开启了一个“个性婚礼”的时代。

婚礼布置开始有了创意的呈现;婚礼流程有了策划的差异;新人对于筹备婚礼的观念与动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客源的转化层面,婚礼策划机构和婚礼四大金刚从之前的单向关系逐渐过渡到了互动关系,“四大金刚”不再仅仅是由婚庆公司派单的 状态,开始直接走到台前。

与此同时,“个性”也不仅仅是指客户的需求,更是指婚礼人个体价值的提升。

客户的选题导向逐渐有了分化:

  • 一方面是纯性价比的追求,依然是诸如“****元全包”的婚庆加“四大金刚”,貌似标准化的产品;
  • 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选择不同细分领域具有个性的专业婚礼人,进行探讨沟通,形成服务方案、最后落地,客户买单的已经不是“一价全包”的省心,而是整个婚礼服务团队的专业与用心。

婚礼市场需要一个呈现的空间,《婚礼风尚》恰恰提供了一个线上空间,前者需要传播,后者需要内容。两者之间可以说是互相成就。

尊重个体,行业品牌发声平台

从“XX师傅”到“XX老师”,从操持技能的混口饭吃到可成事业的专业服务,耳熟能详的“婚礼人”的概念可以说是由《婚礼风尚》开始,并逐步为大众所接受。

由日本引入的婚礼专门杂志《大众皆喜》,2004年10月于上海首刊,带来了崭新的婚礼服务模式和理念。

《婚礼风尚》与大致同期出现的几个婚礼网络媒体平台:爱度网、爱结网、美合网一道推动了中国现代婚礼服务理念与消费观念的改变与发展。

有着崭新的视野以及新鲜的想法的80、85后的结婚主流人群,给了不甘于“流俗普通,重复自己,期望创意与感动”的婚礼专业人员冒出水面的机会。

彼时,婚礼现场的设计者卯足了劲儿,推出新的主题,使用新的材质,采用新的设备,尝试新的技术,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展现出极富创造的生命力。

主持人会聆听新人的故事,小到一份礼物大到整体环节完全定制;

化妆师会和新人一起探讨国际顶级化妆品的使用以及全球最新妆面的流行趋势;摄影师开始追求情感的决定性瞬间;婚礼视频的制作者开始追求风格表达与内容探索;翻糖蛋糕、婚礼甜点也逐渐变成了所有婚礼的标配,甜美地出现在迎宾区的边上,供人拍照拿取。

《婚礼风尚》为“不走寻常路”的婚礼专业人士以及他们的品牌提供了一个展现的平台,宛若一本“时尚杂志”,在分享格调的内容,讲述具有情感价值的故事,传播具有风向指标的资讯,只是这个内容破天荒地第一次是关于“婚礼”的。

《婚礼风尚》在不断进行内容产出的探索。

2012年打造了持续至今的“婚礼人微访谈”,已经采访了逾百位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婚礼人。

由十位主持人开始,讲述他们的入行经历,主持理念以及动人故事,表达从抽象的文字升级到了生动的视频。

2014年开始,《婚礼风尚》统筹由婚礼策划,婚纱礼服,摄影摄像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与团队,策划了每一季推出不同的主题,产出宛若“时尚大片”的系列硬照,让人耳目一新。

 

【摄影:Sails庄扬帆】

九年间,婚礼秀已然是婚礼品牌发布的重要平台和契机;

九年间,海外旅拍、目的地婚礼已然从风潮变成了可选项;

九年间,国际品牌婚纱礼服开始进入国门,中国本土的婚纱品牌也在崛起;

九年间,《婚礼风尚》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逐渐确立了其“人文品质婚礼媒体”的定位。

九年间,通过内容上的不断探索,向业外发出行业之声,一步一步扭转婚礼行业在社会人群的印象。

跨界整合:婚礼行业升级的助力

跨界,首先是专业领域的距离:

随着市场对婚礼品质要求的增高,不仅对专业服务人员的个人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对行业之间的协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展示平台的《婚礼风尚》促进了各项环节专业服务者间的协同合作,推动了婚礼品质的不断提升 。

跨界,其次是城际之间的代差:

如同时尚的风潮总是遵循从纽约到东京到香港再到上海的路径一般,婚礼风潮的传播随着超一线城市到五线县城的逐级传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全民微博推进了婚礼风潮的传播速度,空间与距离已经不是问题,通过屏幕,超一线城市(但是主要还是上海和北京),最新的案例连通想法理念,同步颠覆着遍布全国婚礼从业人员的三观:原来婚礼还能这么做!

上海的婚礼影像团队去到北京拍摄婚礼现场,开启了跨地区业界合作的篇章;

伴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婚礼人忙碌的身影出现在微博动态;

此时,追求品质,追求人文,新的公司,新的个人,已经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不同的区域市场之内冒出头。

《婚礼风尚》的发展促进了行业内区域间的交流,为婚礼人的专业与价值的呈现增加了一个平台。

同时,婚礼人渴望交流,更加渴望作为一个具有相同价值观的群体不断向外发出声音,获得一种认可。

这样的诉求也让《婚礼风尚》的下一个举措正当其时!

跨界,最后是聚拢声音的发布:

2013年1月,位于上海中山西路的罗曼园宴会厅,第一次《婚礼风尚》年会,婚礼人们齐聚一堂。

来自上海,北京,杭州,苏州,广州等地的婚礼人开始互相交流,惊讶于大家都有的相同理念,感叹于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同时一起探讨不同市场的不同情况。

在这个回馈会员的宴会中,陈刚可以说是那天最辛苦的人,他用力地和每一个人握手,与每一位会员们碰杯,一时间觥筹交错。

此后,年会规模不断升级,参与人数不断变多,从宴请酒会到专题分享,从婚礼设计呈现到专享议题讨论,从婚礼风尚答谢晚宴到亚洲婚礼风尚盛典。

形式不断变化,场地不断升级距离的拉近,代差的消解,发布的坚持。这几年,他的脚步京沪杭逐渐扩展到了西南,中部,东北等地区。

《婚礼风尚》的未来:去向何方

《婚礼风尚》从未公布其销售业绩,但是可以从其创始人陈刚的出差频次和目的地、每年举办活动的数量和地点、以及其入驻会员量,看出其业务是向上增长的。

会员年费和广告活动赞助费为其主要营收模式,估计年营收蛮可观。

最新数据显示,入驻《婚礼风尚》的机构会员102家,分别为:婚礼机构(含目的地婚礼机构81家)、婚礼(纱)影像机构(含旅拍10家)、彩妆机构(1家)、供应链(花艺、灯光、道具、婚品、设计,10家);个人会员约140人,分别为:摄影师、摄像师、主持人、彩妆师、灯光设计师、宴会设计师、策划师。

《婚礼风尚》的图文视频内容围绕案例分享,基本由其会员供稿。着重在语言的形式感营造与格调感塑造,目前尚未看到针对其付费会员的差异化内容。

因为《婚礼风尚》所坚持的与其客户所预期的,有重合也有分歧,尤其以流量和变现的期待为甚。所以其合作伙伴与其合合分分,有来有往。

李善友教授在混沌大学的年度大课中,分享了这样的观点:

“一个企业无论多优秀,多了不起,一个产品无论多辉煌,有多少用户,很遗憾,都会遭遇极限点……极限点之后,必然是失速,而且大概率不可挽回”。

回过头看发展九年的《婚礼风尚》,遭遇到极限点了吗?

即将在三亚举办的“2018亚洲婚礼风尚盛典”上,《婚礼风尚》沿袭了往届以来的内容外,新增了供应商资源甄选,并首次募集各个年龄段的“有故事”的新人,为他们圆婚礼梦等内容,这是陈刚在极限点到来时找到的破局点——从垂直领域付费平台向社会化媒体转变吗?

与此同时,社会大众对于婚礼行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了明星结婚或者是富豪炫富之类的猎奇性事件,关注到这个行业的人群基数依然很少。

就婚礼行业中的坚持与感动、技巧与想法的关注度仍需提升。

未来《婚礼风尚》将走向何方,我们也会持续关注。预祝《婚礼风尚》走向成功!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婚礼业内参,高参君;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