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我投的低频非刚需,现在6000万用户,估值10亿

结婚产业观察·2018-04-11 00:00
3776
我一直认为,投资是有方法论的,创业没有,如果说要有,就一个字:熬。

我一直认为,投资是有方法论的,创业没有,如果说要有,就一个字:熬。

北漂十六年,我见过的两万多创业者,做什么方向的都有,“高频刚需”是最近几年在他们口中说出的最多的词,可是我却无法认同。

我一直认为,投资是有方法论的,创业没有,如果说要有,就一个字:熬。

高频,刚需,这是投资人想要的,比如摩拜单车。而你如果要创业,只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或者擅长的事情,坚持一直做下去罢了,如果是一味的去寻找所谓高频刚需的风口,那就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我觉得这种toVC的动机,很难让你在遇到巨大挑战的艰难时刻还能坚持下来。

今天讲一个6年前我投的创业项目,既不是高频,更不能叫刚需,也从来没赶上过什么风口,但现在估值已经10亿多,融B轮了。

掐指算来,到2017年底那个项目就满6年了,现在进入创业的第7年。

这个项目, 叫【生日管家】,最近刚刚完成第4次融资,平均每18个月一次。

生日管家是一个APP,第一个版本是2011年底上线的,我当时还在负责360的投资部,我们找到创始人沈悦雯的时候,他们一共3个人,我说要投200万,占20%,沈悦雯说20%有点多,打个9折吧,我说,好吧。

就这样,2012年初,360作为发起股东之一,出资200万人民币,占18%股权,投资了【生日管家】。那时候沈悦雯的公司还没成立,他跟我们一起把公司注册了,公司的名字叫【十月逸栈】,后来我查了一下,他这名字起得太好了。

能投中这个项目,既是运气,也源于我的执念。

2011年3月30日,奇虎360在纽交所上市,我当时已经跟在周鸿祎身边工作一年多,由我负责的投资部刚刚组建,投资策略经常需要我们一起想,我当时有个建议,就是用1亿人民币批量投资100个初创的移动互联网项目,重点放在基于工具和社交媒体的APP,这样相当于集中赌赛道的投资方法,成本也并不高,而做这件事情最难的地方恰恰也是我们这个团队最擅长的——就是要在所有人之前先找到那些散落于各处的创业项目。

老周当时是同意了这个策略的。所以在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投资决策的速度都非常快,类似【生日管家】这样一两百万人民币级的投资额,我都是发一条大概一两百字的短信给老周,把项目情况来龙去脉讲清楚,附上我的判断,老周如果回复OK,我就马上可以发投资协议给创业者了,那时候我们连Termsheet都不签。

2012年之前的移动互联网投资,很多项目是要靠抢的,尤其是360这样四处树敌的公司,很多创业者都拒绝拿周鸿祎的钱,所以我们这个投资部团队的执行力尤其重要——仅在2011年,我就以3个人的团队投了大约40个项目,也只花出去几千万人民币,但后来发现赚了上亿回来,在完成了一些战略目标的同时,居然还赚到钱了。

按照一般逻辑,一款用于记录朋友生日的小小的工具软件,本来不应该被360投资的,无论从战略投资的角度还是从财务投资的角度,都没有理由——要说战略,记录朋友的生日这个需求,与360做互联网安全平台的整体战略八竿子打不着,要说财务投资,这么一个低频非刚需的工具,要货币化更是很困难的。

事实上,直到我2014年4月底离开360的时候,都没有能够帮这个我投了200万天使轮的【生日管家】找到接盘侠,也就是说,在我投完这个项目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没有能够找到能看懂这个项目敢于下注的人。

但我一直坚信【生日管家】有机会做成一个10亿美金级的事情,再给两三年时间,这将是一家独角兽公司!

我为什么对这个项目有如此的信心?因为在2008年的时候,我就曾经有过要做一个生日提醒网站的想法!对,这是我当年一度想做的创业方向之一。

2007~2009这三年间,我是一个自由人的状态,现在时髦一点的定义,就是一个freelancer,那几年我一边给几个互联网创业公司做顾问,一边自己看各种好玩的机会,也思考一些独立创业的可能性,其中做生日提醒就是当时我曾经深入思考过的众多想法之一,尽管那些想法直到今天都没有几个被人做出来。

记不清是2008年或2009年的夏天,我曾经去找过当时还在做【记忆日】的罗敏,那是罗敏的第二次或第三次创业了吧,他还是个青涩的学生样。我跟他讲,“记忆日”这个概念不够聚焦,建议他做成“生日网”来做深入的场景运营,甚至我还专门去找了厦门的一个专门做域名的兄弟叫李国栋的,要买他手里的shengri.com这个域名。

但当时的罗敏觉得生日这件事比记忆日更窄了,不愿意做。

现在想想,就算当时做了,也未必能怎么样,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移动互联网这么好的环境,我最初设计的思路是用email来做生日提醒,比现在装APP来直接提醒的体验当然差远了!

再后来,应该是在2009年的秋天了,我把做生日提醒工具的这个想法跟当时在豆丁网做CTO的徐明星讲了,那时的小徐也有做点事情的想法,但他没有什么明确的思路,我当时带着teddy跟小徐还开了几次产品讨论会,包括当时我想得比较成熟的另一个想法(有点儿类似今年初的有奖答题)都讨论过,但最终也都没有能启动——我一直觉得这些需求不够直接。

所以当2012年初,我见到【生日管家】这个APP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极度兴奋的——这正是我多年前准备自己做的事情啊!

正好,彼时的周鸿祎忙着跟各路神仙打架,还在筹建搜索团队,精力根本顾不上投资部这块,所以我投【生日管家】的时候在360内部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老周甚至连讨论一下的兴趣都没有,我发短信向他汇报并申请投资的时候,他似乎曾追问过一句,这东西有什么用?为什么要投?我不记得当时怎么回答的了,大概是跟他说这个可能可以往社交方向上靠吧,老周也没再说啥,就同意了这笔投资。

我跟沈悦雯第一次见面,是小崔把他从车库咖啡约来360的办公室,我一上来就跟他讲,我也在几年前想过做同样的事情,所以现在看到有团队做了这个事情,我非常高兴,非常希望这个团队能成功,这样至少可以证明当年我的想法是靠谱的!

我很快把当年所有关于生日提醒工具要如何做以及如何变成社区并最终变成线下生日聚会工具的路径全给他讲了一遍,当时的沈悦雯还是带着两个兄弟一起在车库咖啡写代码。

大概他自己都没有想过这个东西真的有人会认可,所以他们还顺手开发了两款轻量级的移动端小游戏,本来想的是如果生日管家做不下去了,做游戏肯定能赚到一些钱——沈悦雯是网秦最早一批员工,也是后来从网秦分出来的【飞流下载】的创始团队成员,所以他们觉得自己做的游戏至少可以在飞流这个当时还很有些量的渠道上拿到一些用户,赚点钱不是问题。

我跟沈悦雯讲,创业初期一定要极为专注,就你们三个人,居然做三个产品,肯定不行的,我投钱给团队就是做生日管家,团队要把游戏的事情停掉,专心做这个不赚钱的APP,坚持下去才能做到很大。

沈悦雯是个非常内秀的技术男,古话说,男生女相必有福报,这话在这小子身上是应验了的。他做事非常踏实,不急不躁。大概是因为技术出身转为产品,对细节也抠得比较多,我当时经常在线给【生日管家】抓bug,他每次的反馈速度都非常快。

因为拿到200万人民币,所以沈悦雯带着兄弟们离开了车库,在知春路找了个民居办公,团队增加到10来个人,在这个状态下一直坚持到2013年的下半年,我当时已经有想法要准备离开360,所以我想在离职之前帮他解决一轮新的融资并且弱化360这个股东的角色——对于一个希望独立发展的APP来说,有360这么一个四处树敌的股东,显然不利于后面的融资和继续发展。

我当时跟我认识的几乎所有可能跟在360后面再投一轮(也就是不在意360市场角色)的机构投资者都推荐过【生日管家】这个项目,很遗憾,没什么人看好,低频、非刚需、团队纯技术背景、商业方面不敏感。。。。。。看上去确实这个团队没什么理由让人家来投。

直到后来我遇到一位叫王宝华的兄弟,他那时候在一家总部在上海的机构,叫做【麦顿资本】,我去麦顿北京办公室拜访王宝华,把当时手里几个项目给他做了推荐,尤其讲到生日管家的时候,着重提了一下,他觉得挺有意思。

不过最终麦顿还是没投,直到我从360离职之后的几个月,已经是2014年的夏天了,王宝华去了新的机构【华盖资本】做管理合伙人,华盖才投了【生日管家】的pre-A轮,这是团队创业将近4年才融到的第二笔钱。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商业上的避嫌,以及当时把精力逐渐都放到了【缘创派】上,我本来是想自己出资把360的老股买走一部分或者直接增资投一些进去的,相对于我投资的绝大多数项目而言,极少有【生日管家】这种是我自己当年想做的事情,所以我一直都很想直接参与进去。不过现在这个项目已经跑到B轮,再想投也没我的份了。

又过了一年,2015年末,【华映资本】投了生日管家的A轮,这是沈悦雯带团队创业5年来首次拿到上千万的一笔投资,在这之前,整个项目的生存状况一直是处于温饱线上下,甚至经常面临死亡的威胁,尽管那时候APP已经累计有3000多万用户,每天几十万人在线,每天光卖生日蛋糕都快有1000单了,这还不算其他更丰富的生日礼物。

我听说华映投了生日管家,很为沈悦雯高兴,因为华映资本是非常棒的一线基金,著名的VC,有这样知名的股东进来,对于后续的融资也是非常有利的。

再后来,卖掉PPTV的陶闯老板不知道怎么就发现了生日管家这个优良资产,他马上连人带钱都砸进去了。陶闯把自己孵化的上海的礼品电商团队【心意点点】与【生日管家】做了合并,还大笔投资进来,组建了【心生集团】,陶闯自任董事长,沈悦雯做了总经理,直到这里,我觉得这件事终于有了更明确的发展目标,陶闯老板可不是个小家子气的人,他一定是奔着IPO去的!

其实直到现在,我仍然有一些自己对【生日管家】的发展思路,不过这个也要与团队的基因匹配,但对他们现在选择的纯做礼物电商的发展路线,我觉得还是太窄了些,现在融了更多钱,应该多开开脑洞!

我当年对【生日管家】的发展预期是这样的:

1、线上通过生日信息圈定用户之后,以同乡、星座、年龄、同生缘等标签分组对用户做社区运营,提高互动频次,摆脱工具的单一功能属性,撮合用户与陌生人认识。这个思路,早期的时候,生日管家是尝试过的,但因为那时候太早了,团队也确实没有准备好社交运营的能力,所以就浅尝辄止了,我觉得这个早晚还是应该做的。

2、发展实体与虚拟礼物的售卖,尤其是虚拟礼物,可以作为社区运营道具,既能提高用户活跃,又能提高ARPU值。我多次跟沈悦雯提到的一个场景,到现在他们的团队也没做呢,其实还是很有想象空间的——请杨幂的粉丝在杨幂生日这一天来竞拍,在杨幂的生日页下面做一面礼物墙,大家脑补一下那个场景,我真心觉得这个赚钱要比卖蛋糕容易多了,应该会有人愿意出上万块钱把一句“杨幂,生日快乐,我永远爱你!”顶到生日墙的头条去吧。。。。。。

3、最终以线上流量为引,落地到线下的生日轰趴场景中去。可以与全国的钱柜、麦乐迪等KTV合作,运营生日主题包房,甚至再重一点,融更多的钱,自建主题生日趴房——对于现在已经有6000万用户和6亿条生日信息数据的【生日管家】来说,完全可以区分地域对用户直接做线上的推送——如果你有一位好友曾经送过生日蛋糕给你,那么当她生日那天,你是否也愿意跟几个闺蜜好友一起为她组织一场生日趴?而生日管家会帮你们选定一个附近的KTV大包,在你们去唱K的时候,把一个大大的蛋糕送到那个房间里去。。。。。。

还有更多更丰富的想法,但现在这个事情跟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我也就不花时间去想。

今天把这件陈年旧事拿出来回忆一下,目的也不是为了吹牛逼说我投资的多么多么准(还有好几个投得更漂亮的项目呢,哈哈),我只是想告诉那些四处找风口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其实风口并不重要,是否刚需也不那么重要,低频也未必就能要了你的命。

【生日管家】只是一个小小的记录生日信息的工具,理论上,每个人自己是一年才过一次生日,你自己的生日也不需要自己记,而真正值得你去付费祝贺的朋友的生日,一年也没有几次吧,这个算是超级低频的生意了。而且,要记录这些,拿个小本本就可以记的,甚至也许只要一张纸,记几个人的生日,塞在钱包里?没必要非得用一个APP是不是?这么个小小的应用,能说是风口么?

但,一个纯技术背景的小团队,从2011年末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还没把公司做死,反而估值10多亿了,甚至,我觉得未来三五年还有机会做到100亿!

任何一次有意义的创业

其本质上,就是一场

在外人看来无意义的坚持而已!

坚持

把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一直坚持10年,20年

你都有机会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

[ 原创声明:本文为婚嫁风向标转载,来源:老王创业日记;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婚嫁风向标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婚嫁风向标(hunjia365),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