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脱口秀吐槽婚礼主持乱象

结婚产业观察·2025-09-24 09:14
886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如果任由脱口秀里的现象泛滥下去,毁掉的不仅是行业的尊严,而是葬送的行业未来。

| 本文作者:婚礼文化学者王福存

最近,鑫博脱口秀吐槽婚礼主持人的视频,在业界激起强烈反响,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某财经博主,也曾吐槽过婚礼主持人,当时我为维护行业尊严还写过反驳文章。但今天,我愿意站在社会舆论这边——行业的种种乱象,让我无力辩解。

加之此前董璇、张维伊挑选婚礼主持人的视频引发关注,以及当下越来越多新人不再聘请专业主持人,这些现象级事件,无疑成为映照婚礼主持人行业真实窘境的一面镜子,清晰反映出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们不得不直面这样一个现实:这是社会对婚礼主持人行业发出的真实反馈。

当下,有一部分主持人在呼应鑫博的吐槽,急于撇清关系;也有人在百般辩解。但无论是否愿意承认,这些问题都真实存在且具有普遍性,它像一场“文化瘟疫”,不分西式还是中式、不管是“行走江湖的老手”还是“刚入行的小白”,乃至坐拥百万粉丝的“流量型主持”,都或多或少沾染其中。

鑫博的脱口秀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正因为它精准戳破了那层“窗户纸”,道出了无数新人和旁观者积压已久的心声。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行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陷入了“主角错觉”。话筒赋予主持人话语权,却也容易让人误以为舞台属于自己。

于是,过度雕琢的声线、华丽空洞的辞藻、甚至生硬插入的才艺,有时反而掩盖了新人的光彩。我们不知不觉将本应纯粹的人生仪式,导向了一场“个人秀”,沉溺于自我感动,却把新人当成流程中的“工具人”,忘了他们才是仪式真正的主人。

有想法的年轻一代,对此早已心生抵触。他们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更抵触那些让人脚趾抠地的尴尬玩笑。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炫技的演员,而是一个善于倾听的讲述者、一个温暖可靠的引导者、一个能托住他们所有紧张与幸福的守护者。

早在几年前,我就提出新人对于婚礼存在“审美诉求、情感诉求、文化诉求”。其实,他们对婚礼主持人的核心诉求非常清晰:真实、舒适、专属。

他们渴望在这场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仪式上,表达真实的情感、倾诉内心的声音、接受文化的洗礼,而不是被塞进标准化流程里充当道具。这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情绪价值”。

要知道,婚礼主持本就是文化服务行业,所有实践都该以婚礼文化为根基。可如今,行业最欠缺的,恰恰就是“文化”。

话筒从来不是为了放大我们自己,而是为了清晰传递新人的幸福之声。是时候从舞台中央优雅退后,把聚光灯毫无保留、精准地打在新人身上了。我们的成功,从不该是收获一句虚假的“主持人真棒”,而该是听到来宾感慨“这场婚礼真感人”。这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真正的专业,从不在背诵多么华丽的台词,而在通过合理的婚礼流程设计,帮新人顺利完成人生的阶段性过渡,为他们未来的婚姻生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可当下,太多主持人的精力主攻在哪儿?

在小视频的滤镜包装里:不是截取真实婚礼片段供新人参考,而是专门找人精心打造所谓的“主持样片”,靠这种虚假包装忽悠新人。可真实主持效果,远比给新人看的视频差得远。

在冒充专家的小视频与直播里:自己对婚礼文化一知半解,却为了蹭流量,硬充“导师”传播伪专业知识,实实在在误导了大众视听。

在向新人“讨夸赞”的套路里:婚礼结束后,主持人正常离场即可。可有些主持人,不管新人与家长是否忙碌,刻意上前“道别”。看似礼貌,实则是精心设计的套路:主动引导新人谈对婚礼的“好评”,再让助理或同事录下来发到网上,打造自己“专业优秀”的人设。

在炫耀自己的所谓“能量”上:在婚礼现场不是专心筹备主持工作,反而特意安排人拍视频,镜头里全是“我到了某五星级酒店”“我为某某主持婚礼”,就为了显示自己“全国飞”、多“厉害”。

在忙于收徒、搞培训中:自己对专业一知半解,又身处“婚礼主持一大抄” 的浮躁环境中,却仗着有流量、有粉丝,堂而皇之地 “割韭菜”。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在外界看来,婚礼主持人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主持人自己也觉得高人一等:西装笔挺、皮鞋锃亮,工作轻松,收入可观。

于是,不少人渐渐忘乎所以,错把话筒当成了“主角权杖”,在追光灯下彻底陷入了致命的错觉:总觉得华丽的声线、背得滚瓜烂熟的“英俊潇洒、貌美如花”套词,再加上刻意插入的才艺表演,就是“专业”的全部证明。

太多人把精力用错了地方:本该用来学习婚礼文化、打磨主持台词、满足新人核心诉求的时间,全被耗在了打造“专家主持人”人设的“旁门左道”上。

当新人从短视频里看到的“深情主持人”,在婚礼现场却成了只会背套词的“工具人”时,这份失望,便成了压垮行业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越来越多新人选择不再聘用主持人,这不仅是行业健康亮起的红灯,更是关乎生存与前途的紧急警报。

它像一剂必须吞下的“退烧药”,递到了所有沉浸在“自我感觉良好”中的从业者面前。我们若继续用包装替代实力、用流量掩盖专业缺失,终将成为自己事业的“掘墓人”。

“新人不懂婚礼”或许是现在还能忽悠新人的唯一机会。随着新人对婚礼的认知不断加深,那些虚假的伪装终会被撕碎,“大灰狼” 的尾巴迟早露出来。

所有人,真该醒醒了。

这场吐槽舆情,是一记响亮的警钟,更是一次难得的破局机遇。它逼着我们从自我感觉良好的幻梦里醒来:婚礼主持的价值,从不是放大自己,而是成就新人;行业的未来,从不在滤镜与流量里,而在对“本真”的坚守中。

当我们真正放下表演欲,深耕专业、心怀敬畏,把每一场婚礼都当成新人的“永恒纪念”,而非自己的“展示秀场”。行业才能真正浴火重生,重新赢得社会的认可。

毕竟,没有哪个行业能靠“自我感动”长久存活;唯有回归服务的本质,才能重新赢得新一代消费者的尊重与信任,让婚礼真正回到它本该有的、充满温度的模样。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聊城婚嫁;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