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2025年即将步入尾声,对宴会产业的从业者而言,这一年并不轻松。
曾经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布局高端婚礼堂连锁品牌爆雷,多地门店都存在闭店、停业、转让等情况;还有一家经营了10余年的品牌,旅拍领军企业突然崩盘……
然而,若就此断定行业已步入“至暗时刻”,或许为时过早!
地域文化餐秀的兴起,像鲶鱼一样在行业中激起一丝涟漪;亦有不少企业紧贴当代年轻人的需求,持续迭代产品与服务;更有同庆楼、格莱美、荣悦台、花开嫁日、筑梦集团、玺合集团等企业的逆势扩张。
当外界唱衰时,婚礼宴会人依旧在用韧性、创新和团结,在寒冬中埋下了春天的种子。
01
一半退场一半进场
行业从未停止成长
2025年的行业震荡,让“闭店跑路”成为从业者绕不开的话题。
近日,南京一位王女士(化名)在网络平台发帖称,距离婚礼仅一个月时间,却意外得知预定的某婚礼中心雨花台店已陷入“闭店”危机。目前她与门店协商无果,不仅7.3万元预付款追讨无门,婚礼也需要重新寻找场地。
这一消息再次让行业陷入信任危机。
与此同时,全国性头部品牌承压明显,昆明、杭州等地的知名门店因资金链断裂闭店,拖欠租金与客户押金达百万元级。

但是,市场并未失去活力。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11日,我国现存婚庆相关企业141.68万家。从经营时间来看,成立年限在5-10年的相关企业最多,占比29.98%。其次,成立年限在1-3年、3-5年的相关企业分别占比26.84%、17.75%。注册量方面,2024年全年注册25.16万家相关企业,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17.8万家。
“宴会第一股”同庆楼,依旧将重心放在重资产的“餐饮+酒店”综合体拓展上——2025年同庆楼新开业3家富茂酒店。在同行追求轻量化、灵活性之时,选择了一条更“重”的发展路径。荣悦台集团近几年发展同样迅猛,截至今年8月,已覆盖华东/大湾区10城拥有20余家门店,近期品牌又落子北京,全国性战略布局更进一步。
跨界玩家同样动作频频,受“最严禁酒令”影响的商旅酒店纷纷转向喜宴市场,乔迁宴、毕业宴、宝宝宴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海底捞推出了首家宴会店,服务婚宴、年会、生日宴、主题派对等场景。
结婚产业观察创始人郑班长表示:闭店与新店的对冲,本质是行业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调整。那些盲目扩张、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消费理性化与成本压力下自然被淘汰;而扎根区域、聚焦需求、注重运营的企业,正在洗牌中抢占优质资源。
02
以宴为核、多业共生
行业转型的本质
纵观全球各个产业发展史,每一次大的市场调整,往往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宴会市场的消费升级与人们对仪式感的需求并未消失,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变化。那些能够主动适应变化、勇于创新的企业,将在这一轮洗牌中赢得先机。
传统的单一业态已触达天花板。仅提供场地与菜品的传统餐饮模式,在体验为王的时代早已黯然失色。而一度风头无两的纯婚礼堂业态,也因其极度依赖婚宴的单一营收模式而陷入困境:主题厅闲置率高企,叠加淡旺季婚宴需求断层,增加运营压力。
更深层的驱动因素在于,人口红利消退倒逼行业告别“粗放增长”,新消费群体的崛起则推动需求走向多元化、精细化。曾经依赖人口基数的单点服务模式难以为继,宴会行业必须从单一婚礼场景转向全场景运营,从“业态简单叠加”升级为“多业深度共生”,“以宴为核、多业共生”成为必然选择。
当下,非婚宴成为驱动增长的双引擎,其场景的爆发式增长重构了行业格局。2025年,宝宝宴、升学宴、成人礼等非婚宴订单占比将升至40%,成为第一增长曲线。
这些场景的创新突破在于从“聚餐功能”向“情感载体+增值服务”的延伸:宝宝宴升级为“主题化成长记录”,绑定儿童摄影与纪念册定制;升学宴融合研学旅行、职业体验等教育资源,形成“宴饮+成长规划”的复合模式。
世纪缘的“16礼宴模式”,通过覆盖从出生到金婚的16个人生节点,构建起客户的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从传统餐饮的功能满足到纯婚礼堂业态的单一聚焦,再到如今的“全场景情感赋能”,宴会行业的转型本质是基于对“用户价值”的重新认知——当代宴会消费的核心早已不是“吃什么”,而是“体验什么、纪念什么、传递什么”。
03
精耕细作方致远
拥抱长期主义
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婚礼宴会行业的暴利时代结束,未来是“精耕细作、细水长流”的时代。
行业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慢增长周期,如果不做出改变,就有可能掉队。
首先,作为老板或企业领导者,要调整心态,放低预期,做长期主义者。
同庆楼今年1-9月净利润3019.76万元,同比下滑63.79%。这一数据并非个例,而是行业利润回归常规水平的集体缩影。曾经的婚礼宴会行业,门店回报周期短则半年、长则一年,“赚快钱”的红利让不少从业者陷入短期利益迷思;如今,三年乃至五年的回报周期成为常态,高利润神话难再复制,调整心态、放低预期成为企业经营者的必修课。

无论是知名品牌还是个体门店,不少从业者往往忽视了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盲目追求短期利益,不顾后果地推出低价促销活动,试图以此吸引客户。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许多婚礼宴会酒店忽视了服务的本质和客户的真实需求。他们过分注重表面的装饰和氛围营造,却忽略了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的持续提升。这种做法不仅无法真正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反而可能因服务品质不达标,而损害品牌形象,影响长期发展。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婚礼宴会行业,不是要争一时的火爆,而是要追求持续的顾客不断。不是追求瞬间的辉煌,而是要打造长久的声誉。
第二,企业想要穿越行业周期、实现长期稳健发展,核心路径在于走完“标准化→品牌化→区域连锁化”的完整闭环,这是从单店盈利到区域标杆的必经之路。
过去企业普遍存在“重运营、轻体系”的问题,导致难以实现规模化扩张。未来的区域标杆企业,必然是先通过标准化打磨出可复制的运营模型,再通过品牌化占领消费者心智,最终通过区域连锁化实现规模效益与市场占领。
这三者环环相扣:标准化是品牌化的基础,品牌化是连锁化的前提。
相比风险高昂的全国扩张,区域深耕是更稳健的战略选择。它能更精准地适配本地消费习惯,通过集中管理降低成本,并利用多店协同效应强化区域供应链议价能力。例如,同庆楼深耕长三角,以安徽为核心向外辐射,布局餐饮、酒店、食品多业态,形成区域生态壁垒。
未来,行业将呈现“区域品牌崛起”的格局,深耕本地、形成连锁效应的企业必然会走得更远。
第三,在明确的战略路径下,企业需通过规模化、差异化,还有总成本领先,构筑自身的“免疫系统”。规模化和差异化看似两条不同的路径,实则都指向了同一目标——在特定领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无论是通过规模化降低运营成本,还是通过差异化提高产品价值,都能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04
正视人口挑战
提前布局未来赛道
宴会行业最大的长期挑战,来自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这意味着行业未来必然会经历结构性的收缩与重构。

研究21世纪历年出生人口数据:我国出生人口在 2000-2017 年基本维持在 1600 万上下波动,但是从2018年起,“人口断崖期”正式到来,2018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600万,2023年已跌破千万至902万,人口收缩速度远超预期。出生人口的整体趋势已不可逆,2025年后可能稳定在700-900万之间。
按照25-30岁进入适婚年龄计算,2018 年出生人口将在2045年左右进入适婚期,届时婚礼宴会市场将面临更大幅度的需求收缩,行业必然遭遇更严峻危机。
这一趋势对宴会行业的影响是长期且深远的。人口减少是挑战,更是倒逼行业进步的契机。它意味着,行业必须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从“被动收缩”走向“主动转型”,唯有主动适应,才能在“人少时代”找到新蓝海。
05
写在最后
2025年的宴会行业,就像一场大浪淘沙,洗掉的是浮躁与泡沫,留下的是真正有价值、有韧性的企业。闭店潮不可怕,人口挑战也并非绝境,关键在于能否看清趋势、快速调整。
愿所有婚礼宴会人,在变革中坚守初心,在挑战中寻找机遇,终能穿越周期,向阳而生。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