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一本婚礼账单,花销居然过“亿”!

结婚产业观察·2020-09-01 00:00
1776
70多年前,在无锡一户中等人家举办的婚礼开销要以“亿”计。

70多年前,在无锡一户中等人家举办的婚礼开销要以“亿”计。

婚礼支出明细
文章来源:情调无锡;内容有删减

1948年5月11日,距离无锡解放一年不到的时间,在观前街一家名为“迎春园”的老字号,曾有一杨姓人家举办过一场婚宴,并留下了一份记录详细的账单。账单所反映的是当时无锡一个中等人家,办一场喜事的全部花销,也是当时社会风俗、物价的最好见证。

饭店婚宴订单

一张民国结婚证书

我国最早在明清时期出现“合婚帖”、“龙凤全书”和“鸾凤和鸣”等,作为当时联姻的凭据。此时的婚书内容简单,可说是结婚证书的雏形,到民国前后则基本定型。

这张结婚证书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订立,距今已有72年。从材质上看,其为彩印版,印有花卉和鸳鸯图案,极为精美,署有订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的签名和印鉴,上有“结婚证书”4个隶书大字。

它制作精巧,字体清秀,文字严谨优美,远比今人结婚时拿到的红本本来得有品质感和有保存价值。

当时这样一张结婚证书需花费法币一百万元,还需另外缴纳印花税五万元。

杨氏夫妇民国结婚证书

崇安寺观前街上的迎春园为原迎宾楼老板之子离开迎宾楼后创办,是观前街上两家旗鼓相当的饭店,杨祖耆的婚宴便被安排迎春园。

从一张婚宴预订单上,可以看到婚宴共开12席,其中价钱800万的4桌,600万的7桌,360万的1桌。另需加收电费等杂费以及10%宴席税,这相当于今天一些星级酒店加收的服务费。

比照当时的消费层次,可以推断这是锡邑一户中等人家办的婚事。

杨氏在迎园春所订婚宴桌数、菜单、价格明细

一本民国婚礼账单

这本婚礼账单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婚礼收到的各方贺洋,第二部分为双方长辈给新郎新娘的见面礼以及压岁钱支付情况,第三部分为婚礼各项开支,第四部分收支总账。

婚礼所收礼金明细

从婚礼所收礼洋明细可以看到,新人所收见面钱以数十万元到五百万元不等,其中男方共收1240万元,女方共收4460万元,其中男方送给女方的见面钱为1000万元。喜宴所付压岁封为每孩10万元。按照习俗,能够拿到压岁封的对象为未满16岁的小辈。

从这份婚礼开销明细账单来看,这是一场比较隆重的中式婚礼,但鲜花、结婚证书、洋火、霓虹灯的使用,也让这场婚礼带上了一点西式味道。

最后,账房先生总拍账,这场举办于1948年的婚礼实收礼洋共收礼洋134200000元。收见面钱18700000元;共支出362065000元。

六项主要支出明细

婚礼耗资上亿的背后

这场民国婚礼的消费计价单位均以“万元”计,币种为法币。这与民国末期社会民生的超级通胀有关。相信许多老无锡对于当时的情景依然留有深刻印象。

1935年,10亿法币几乎能买下整个中国。

但国共内战造成了国民党军费开支的急剧增加,法币在市面上的流通量从1945年8月的5000多亿元,猛升至1947年11月的14万亿元;之后又一路狂飙至1948年6月的250万亿元,500万元大钞就是在这时出现的。

这场婚礼举办于公历1948年6月17日,金圆券尚未发行,但法币已经濒临崩溃。当时法币的购买力又如何呢?

据1947年7月30日《大众晚报》刊载的不同年份100元法币的购买力,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法币在超级通胀的社会现实中迅速贬值的过程:

1937年,可买两头牛;1938年,可买一头大牛、一头小牛;1939年,可买一头大牛;1940年,可买一头小牛;1941年,可买一头猪;1942年,可买一只火腿;1943年,可买一只老母鸡;1944年,可买一只小母鸡;1945年,可买一条鱼;1946年,可买一个鸡蛋;1947年,可买一只煤球;1948年,仅能买4粒大米。

如此物价之下,无锡这场1948年6月一户中等人家举办的婚礼开销要以“亿”计,也就不足为奇了。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情调无锡;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