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婚?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年轻人不婚……

结婚产业观察·2018-09-16 00:00
2476
不结婚、或者不着急结婚的年轻人,未必是因为排斥婚姻,更不是因为不相信爱情,只是因为有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不结婚、或者不着急结婚的年轻人,未必是因为排斥婚姻,更不是因为不相信爱情,只是因为有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9月10日,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卫健委”)发布新规,3个计划生育司全被撤销:

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

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

此外,将同步新增4个司局:老龄健康司、职业健康司、人口健康与家庭发展司、保健局。

高层的这个举动,预示卫健委职责方向要从计划生育转向全民健康,更意味:计划生育政策获将彻底放开!

中国持续了40年的计划生育,将正式寿终正寝,毫无疑问,那是一次历史性的改变!

实际上,放开生育早有先兆,除了民间呼声高涨,从监管部门动作看,此前至少有五大信号,暗示自由生育时代的来了:

信号一:计划生育名称在国务院组成部门中被取消;

信号二:多个省份地区连续出台鼓励生育政策;

信号三:人力资源和保障部官办刊物发布《全面放开生育刻不容缓》文章;

信号四:人民日报谈“生娃是家事也是G事”;

信号五:2019年生肖邮票上现三只猪宝宝!

让大家多生孩子,已经上升到国家的高度,这是非常重大的政策转向。

但现在中国老龄化和少子化很严重,已经成了普遍共识!

数据显示,在2010年,60岁以上人口比例只有13%,而到2030年,中国约有四分之一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国家之一!

而新生儿方面,按照卫计委的预测,去年应该是二孩生育最多的一年,最低预测新生儿为2023.2万,实际出生人口比这个数字少了整整200万;历史峰值没有到来,面临的却是人口大滑坡。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年轻人连婚都不想结,更何况生子呢?

民政部门的最新数据是,去年全国结婚登记对数下降7%,这已经是连续第4年下降了。好些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龄也在往后推,江苏省更是推到了34.2岁。原本,“不爱结婚”只不过是身处大城市的青年男女间的戏谑,或是一种小范围观察得出的感性层面的结论,现在竟然有了统计结果的支撑,虽然不意外,但还是很叫人感叹。

年轻人,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怎么就不爱结婚了呢?

很多人谈到这个话题,总要念叨日本的“食草男”,或者“低欲望社会”啥的。这么说来还真有点悲观,可这毕竟不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现实经验是,年轻人并没有呈现出大面积的颓丧,该认真生活还是认真生活,也非常渴望爱,只是不那么想结婚、不那么想生孩子而已。

我们不妨先从父母一辈的角度去审视婚姻。看相亲角的那些诉求,要有房子、有车子、学历匹配、年龄合适,你不能一棍子把它们打到那个叫作“势利”的墙角里去。至少在父母眼里,这些构成了和谐婚姻的前提:有房子、车子,这是生活的物质基础;年龄、学历般配,那是双方拥有共同语言的条件。

再看父母们对孩子的期待:30岁之前无论如何要结婚,结了婚一两年怎么也该生孩子了,最好隔两三年再来个二孩。这才是圆满的人生。

上一辈对“圆满”的定义,始终被一种诉求牵引,那就是稳定。房子、车子、孩子,升级打怪一般,为的都是踏实过日子。这种价值观在上一辈人那里是根深蒂固的,而且不仅体现在婚姻这件事上。看待职业,他们也是稳定至上的。

对于上一辈人来说,不论是一场“踏踏实实的婚姻”,还是一份“踏踏实实的工作”,都在为稳定的生活提供庇护。换句话说,有了稳定的关系,便有了好的生活。既然路径这么清晰,那还等个啥,观望个啥呢?

然而现实是,年轻人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不是说年轻人就喜欢折腾、不要稳定,而是一切以稳定为先,都市男女很难做到。城市生活的魅力就在于各种可能性,如果不是追求这个,干吗还拼命留在城市呢?再则,追求各种“关系”之余,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关注自我。你得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才可能知道自己该怎样生活,对吧?如果只是盲目地投身“关系”,哪怕每一种选择都符合世俗的完美标准,最终也不会有好结果。

不结婚、或者不着急结婚的年轻人,未必是因为排斥婚姻,更不是因为不相信爱情,只是因为有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婚姻关系本身能提供的,终究只是一种形式层面的稳定庇护。但真正“稳稳的幸福”,不是靠制度形式倒逼出来的,它的基础,是个人清醒的自我认知。而认识自己,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呢?

所以还是等一等,等认识到最真实的自己,到那时候,才收得到最笃定的“心动的信号”。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整理;来源:中国青年报,吴蘅;搜狐;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