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婚纱发展简史 | 白婚纱成为中西方婚礼标志,竟是因为这?

结婚产业观察·2018-07-09 00:00
21909
从古至今,婚纱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它是怎么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形式呢?

从古至今,婚纱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它是怎么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形式呢?

在中国的婚纱圈,有一种怪现象——很多新娘会憧憬一袭白纱。但是我们又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婚纱就穿那么一次,不用花钱去买”。

很多人会这么想是因为她们大概觉得婚纱仅仅只是结婚当天片刻的美丽,留住那一刻固然重要,但是其实婚纱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婚纱起源于西方,她们会把婚纱作为一生的情感见证,很好的保存、很好地将它传承后代,这是一种文化。婚纱的历史与文化,值得我们细细探究。

婚纱,现在已经成为最普遍的嫁衣,几乎是所有的新娘结婚都会选择的。那么,婚纱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它是怎么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形式呢?

婚纱发展时间轴

1、古埃及——最早的婚纱

根据遗留下来的象形文字记载,古埃及宫廷贵族新娘传统穿着白色亚麻质地的多层细褶薄纱裙,前胸袒露,袖到肘部,胸、腰部位由线绳系在乳房以下,下身着钟形衣裙。嫁衣整体紧身合体,褶裥装饰层次分明,被认为现代婚纱礼服的雏形。因当时衣物多以亚麻纺线织布,而亚麻染色困难,故颜色上白色为主,其他颜色如黄、蓝、绿、红则小面积使用。

2、古罗马——婚纱雏形

公元前9世纪的古罗马,在文化礼仪上进入成熟繁盛阶段。宗教渗透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各司神灵的形象描摹在重要仪式中随处可见。彼时白色象征欢庆喜乐,人们时常在节庆场合穿戴白色衣饰,婚礼作为人生最重要的典礼之一也不例外。

除却颜色的限定,传统嫁衣配饰也常展现出纯洁的象征形态。婚礼上,新娘身着一件由父母赠送的崭新白色丢尼加(Tunica)礼袍,以此象征新娘的纯洁,丢尼加礼袍上系有一个只能由新郎解开的大力神赫拉克斯(Herculean)结。整套婚纱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头纱,古称Nuhere,为面纱(Veiling)的术语,同义于结婚。面纱多为橘黄色,取自代表纯洁处女的女灶神Vesta的火焰。而新娘头上的白色百合花环,不仅是对婚纱的呼应,更是纯洁象征的加强。

3、14世纪——裙拖的产生

中世纪对服饰发展的主要原因为宗教和十字军东征,后者有如展开了一条“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艺术和商业贸易的交流,不仅增加了服装面料的多样性,更带动了刺绣、纹样、镶嵌珠宝等装饰潮流。14世纪,带有裙拖的紧身柯特哈蒂裙(Cotehardie)成为传统的婚纱,蕾丝装饰背部和前身,拥有长而贴体的袖子,膨大的裙子开一条裂缝,露出里面也带有裙拖的衬裙。

从这个时候起,直到20世纪,裙拖一直是婚纱时尚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历史上最早记载“婚纱”概念则是在1499年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路易十二与王后安娜·布列塔尼的婚礼上,王后的婚纱采用了从古代中国进口的较为昂贵的白色织锦,上面镶缀着各种珍珠、银饰和宝石,首开婚纱中国化的先河。

4、16世纪——紧身衣和裙撑

随着紧身胸衣和裙撑的出现,开始了上衣紧束,下裙膨大的女服格局,礼服的概念逐渐清晰化。利用填充物来创造立体效果,强调女性身材的几何形态,令腰肢更为纤细,整体曲线明显。此时服装本身表现立体的外观,扩大和丰富了设计师的思路,为后来的婚纱礼服设计中立体裁剪作了铺垫。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特点是分拆为各个部件,相互独立构成,穿着时需要将其组装在一起形成明确的外形。婚纱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较快的发展,与以往利用植物等作为象征物的习俗不同,它逐渐强调身上不同部位的装饰物,比如结婚戒指作为誓言和真爱的象征,胸针则是代表了纯洁和坚贞。

5、17世纪—— 巴洛克的奢华

当中产阶级逐渐壮大以后,服装不再是纯粹实用主义的东西,而变成了穿着的艺术形式。17、18世纪风靡欧洲富丽豪华的巴洛克艺术与轻便纤巧的洛可可艺术,最大程度地显现和推动了礼服隆重、壮丽的风格。

轻柔的蕾丝裙袍,灿烂而纯粹的织锦、丝绸、缎子上大量装饰着刺绣、蝴蝶花、缎带和珠宝,裙子里夸张的裙撑,扫地式的裙拖,裸露的落肩领线,宽大的泡泡袖,都为待嫁新娘所追捧。与维多利亚服饰的分部组成不同,17世纪的巴洛克样式则把这些部件完整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流动而统一的基调,部件间的界线消失了,增强的整体感表现出强有力的跃动的外形特色。

6、18世纪——洛可可的优雅

同样是繁复华美,如果说17世纪的巴洛克时代是男性力度的集合,那么18世纪的洛可可时期就是女人柔情的展示。在洛可可时期,女性的身体成为男人疯狂追求、欣赏的对象,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大行其道。

服饰风格从粗旷、豪放转为婉约、细腻,代表权力和财富的蕾丝被运用到极致,“暴露而优雅”成为了妇女们着装的标准。这种革命性变化被称为“Rococo fashion”。此时的婚纱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在富丽堂皇、甜美的波旁王朝贵族趣味中,窄衣文化在服饰的人工美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7、19世纪——维多利亚的白色婚纱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开始,立即对社会各阶层的流行趋势产生影响。新娘们为效仿古风,纷纷戴起了面纱,将蕾丝和薄薄的面纱固定在玫瑰桃金娘花环上,纯洁的白色又重新成为婚纱的流行色彩。浮夸的宫廷式着装开始转向新古典主义的服饰流行风潮,维多利亚时期所流行的窄腰、紧身、优雅蓬松裙形,被认为是现代婚纱的经典外形。

然而19世纪以前,西方的少女们出嫁时所穿的新娘礼服没有统一颜色规格,直至1840年那场轰动全球的世纪婚礼。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身着一袭由漂亮的中国锦缎制作而成的白色礼服,拖尾长达18英尺,并配上白色头纱,从头到脚的纯白色惊艳了全场。她的惊人之举,确立起白色婚纱在英王室近200年来屹立不倒的局面,也让白婚纱成为西方乃至全世界婚礼的一个标志。

真正意义上的婚纱是由英维多利亚女王开创的先河。而在维多利亚女王大婚之前,英国皇室成员的结婚礼服均是头戴宝石皇冠、配上镶满珠宝银饰的晚礼服、外披一件毛皮大衣的传统装扮。她的这一惊人之举,再令人惊艳之余,更迅速成为一大风尚广泛流传,西方婚礼上新娘身穿白色结婚礼服也逐渐成了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

8、20世纪20年代——战火中的简约

奢华的服饰之风在20世纪初风靡不久,两次世界大战的先后爆发,从根本上颠覆了人们的服装设计风格。一战后的1920年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使得婚纱的裙摆越剪越短,为了减少材料多使用直切裙摆,凸显女性腰肢的高腰设计也被舒适度取胜的低腰线取代,同时婚纱逐渐兼具舞裙的功能,能让新娘在婚礼的舞会上一展风采。

1939年爆发的二战导致物资普遍短缺,放弃传统婚礼成为爱国行为,新娘的结婚礼服愈发趋于简单朴素。新娘如果想穿一件白婚纱,她可以向战前已婚的姐妹借,或用布券换取一块简单的素色面料,自己来做。许多杂志也顺应潮流开始教授剪裁技术,以帮助姑娘们自己学做简便的礼服。也是从二战起,欧洲开始有了租借礼服这一行业。许多母亲也将自己的婚纱当做传家宝,传给女儿当嫁妆。

9、20世纪50年代至今

50年代后,婚纱设计打破传统的大转摆式裙设计,并吸取了流行时装的设计特色,崇尚“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剪裁和设计将各个年代的婚纱流行元素相结合,注重材质的现代感,避免复杂繁重。上衣部分裸露脖颈、肩背居多,裙子部分则根据喜好以及婚礼的形式选择,常见有旗袍式、超短裙式、鱼尾式等。另外一种组合式婚纱,将白天教堂婚礼与晚上宴请宾客所需礼服相结合为一件,为新娘的换装提供不少便利。

婚纱类型的分类也更为明确,有A字型、直身婚纱、拖尾婚纱、迷你短款、蓬裙型、鱼尾裙摆、荷叶婚纱等,婚纱类型的繁多也让婚纱设计变得更多样化了。

19世纪末叶,婚纱的质地渐趋轻柔,双绉纱与塔夫绸最受新娘们的青睐。

20世纪初期,婚纱开始变短,同时还兼具舞裙的功能,能让新娘在婚礼的舞会上独具风采。

进入30年代,流行婚纱趋向紧身,令新娘更显娇媚动人。

40年代婚纱简单的剪裁、心形领口和长袖手套成了一种时尚。

至60年代,婚纱的长度短了许多,有的甚至跟迷你裙没有多大区别,原料以亚麻布和棉布最受欢迎。

70、80年代的婚纱,呈现出一种浓浓的怀旧情调,款式上又兴长下摆、多褶,花边层峦叠嶂,极富装饰性,以柔软的肉色布料为主。

90年代,婚纱设计打破传统的大转摆式裙设计,并吸取了流行时装的设计特色。上衣部分的紧身居多;裙子部分有旗袍式、超短裙式等。

服装发展史其实就是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作为高级门类的礼服与婚纱的发展也必然与地域、社会、种族、阶级联系在一起,了解文化才能更好地创新。婚纱的美好也不仅是纯洁神圣那么简单,追溯它的历史,有助于这个行业的成长。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婚纱总动员;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