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行业恢复元气的正确姿势

结婚产业观察·2020-03-26 00:00
2971
有必要分析一下,2003至2020年的这17年间,中国的婚礼行业都发生了些什么变化!

有必要分析一下,2003至2020年的这17年间,中国的婚礼行业都发生了些什么变化!

文章作者:婚道婚嫁产业研究院院长 史康宁

“太难了”,本来是去年年底媒体评出的2019年年度流行语,没想到变成了预言。

这个冬天真的让我们很失望!从疫情的规模和时间上看,这场疫情的影响远远超过2003年的“非典”。

最近很多人都在讲十月份将会是婚礼行业的“报复性”和“爆发性”的火爆季节,甚至还有人预测五月份就会有明显的复苏。我个人对这样的预测不敢苟同。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摘掉口罩就是万事大吉了吗?

当然,2003年“非典”过后,被压抑了大约半年多的旅游业、餐饮业、宾馆业等显现了复苏迹象,不管这个说法是不是准确,2004-2005年,随着结婚人数的增长、特别是前几年的市场培育的积极效应,行业钵满盆盈的状态大大刺激了行业发展,2006年迎来了婚庆服务机构的第一次发展高潮。

2003年的风波中有很多禁不起冲击的婚庆公司悄然离去,但是这之后的发展才是行业的发展速度最快、进步幅度最大的时期。

我们当然都期待着行业的复苏与“爆发”。但是我想有必要分析一下2003至2020年的这17年间,中国的婚礼行业都发生了些什么变化,找出在“非典”、“新冠”疫情的同时,在婚礼人抱怨天灾人祸的同时,我们这个行业所遭遇到的那些深层次“疫情”。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先来看一看两次“疫情”对行业的不同影响:

第一,03年“非典”的影响面有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特别是北京、广东等地,大多数地区并没有给行业带来致命的冲击。

当年婚庆服务业在全国范围内刚刚起步,婚庆公司数量很少(北京当时约50-60家),加之当时新人举办婚礼的比例远远低于现在,婚礼市场的规模、体量、范围都还有限。

所以上半年的“非典”延误到了下半年,显得各家都还是业务量满满,和当时的其他行业一样。

纵观全年,其实并没有“爆发”,只是小幅反弹。

还有几个重要因素,应该考虑进去:

一是,那时候各种信息渠道还不畅通,没有自媒体“煽风点火”,甚至出现了部分自媒体和社交平台“蛊惑人心”。

二是,彼时“快递”绝非此时“快递”。我们没有淘宝、没有京东、没有美团、也没有盒马鲜生,而当下以“吃”为核心消费的报复性追求,是因为不能出门堆积起来的消费欲望需要释放。

三是,2003年有多少人是背着房贷、车贷?大家普遍没有贷款。几个月的收入减少,不至于太大压力。现在,几个月不工作,花呗借呗信用卡还款,都是问题。拿什么报复,换个角度,我也想报复,实力不够!

特别还要思考一个问题:通过疫情,人们会对健康和生活安全产生更新的意识。生存,毕竟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底层,聪明人,开始会考虑,如何更加安全过日子。安全感,有时候很重要。有人说:“没准,会有一轮报复性存钱。”

即使疫情宣告结束,也很难会有人立即大摆宴席,推杯换盏,就是要办婚礼,可能也会更加理性消费,更加务实。婚礼类消费同样要有心理和环境驱动,不会立即出现“爆发式”、“报复式”的反弹,至少要到明年,要有逐渐的消费心理修复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与2003年相比,现在的婚庆公司和各类婚礼服务机构数量激增(有人说全国有450万家),同时是结婚对数逐年下降,大约年下降6-8%左右!

以北京2017年统计为例:注册业务范围有婚礼服务的各类机构大约16000家,最近几年每年登记结婚的新人大体在15万对左右,没有营业资质的工作室、个人暂且不计,每家公司的平均不到十对,这还是假设登记结婚的新人都要举办婚礼为前提。

而2003年北京市登记结婚对数12万对,2019年是14万对!2006年全国结婚对数是950万对,和2019年(947.1万对)大体相同!按照推论,2020年登记结婚数量将跌破900万对,回到2005-2006年左右的水平!

结婚红利不再!这是大家都知道,但是都没有引起警觉的“变量”!结婚人数大幅度减少和新冠肺炎爆发,对行业而言,究竟哪个是雪,哪个是霜?

图片来源:网络

第三,2004年左右,行业刚刚起步,还处在简单的入门阶段。受损的基本局限在婚庆服务、婚纱摄影、婚宴餐饮等领域。但是经过十多年的行业迅速发展,以婚礼为核心和主要收入来源的产业化链条基本形成。

由于行业特点是为聚集人群提供服务,因此疫情直接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范围更大,涉及面更大,影响更大,甚至更加致命。

我估计这次疫情会有一批小型企业会是不再支撑,悄然离去。

这是适者生存的一个洗牌过程,免疫力差的肯定会被淘汰,一批自身免疫力强大、产业思路对头,有旺盛的生命力,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符合行业发展趋向的企业,尽管遭受了压力和很大打击,他们会坚持下去,会迎来春暖花开。倒下的那些,让出来的市场份额,也会被活下来的分食。

图片来源:网络

我的结论:疫情仅仅是偶然的突发因素。每次危机爆发,都会激发出一大波人的危机意识。应该说2003年的非典带来的行业暂停及反弹,使我们对行业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知,加速了这之后婚嫁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最初的产业化升级。

17年后,一场新的疫情危机,正让婚嫁产业出现了新的重大裂变,让我们重新思考行业发展过程中产业化定位、商业化模式、有没有应对市场变化的经营战略思考和行动,这也许才是对真正的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思考,我想也是婚礼人通过这次疫情真正应该要解决的问题。

“新冠疫情”与“行业疫情”

新冠疫情给我们主要带来的有现金流、员工、客户、合作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危机。也许这次疫情对于婚庆行业是一次大洗牌,从来”危机”二字,“危”的旁边一定会伴随“机”的出现。相信新的机遇一定都在酝酿之中,而对于我们这个行业和每一个人来说,或许都是一个新的转折点。

我在春节期间的一篇文章里说过,大疫之下,我们要活下去,更要健康地活下去。为了健康活着,我们应该仔细检查一下行业疫情究竟都有哪些?

有人说SARS只攻击肺,不会伤害免疫系统;艾滋病只伤害免疫系统;新冠肺炎对危重症病人的损害,是SARS+艾滋病。如同我们这个行业,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新冠疫情只是暂时的,行业疫情的根除是长期的、艰难的、伤筋动骨的。

图片来源:网络

对行业和婚礼的热爱情怀几乎是所有婚礼人坚守至今的支柱。之所以这个行业发展如此艰难,正是那些天生不足的免疫力缺乏症。如何找出问题症结,对症下药,这是关乎于婚庆行业是不是能够健康活下去的重要话题。

我们不缺婚礼营销、策划、设计、执行等方面的精彩纷呈,但是这些都还属于战术和技术层面。婚礼行业的战略顶层设计方面天生不足!

第一,商业逻辑不清晰,缺少对市场和前景的基本分析,缺少对婚礼服务行业投入产出基本规律的清晰认识和了解,我看过类似的BP,都是用一些虚无的、夸大的、设想的、理想的数据去表达“商业愿景”。

最近看到一组数据,“2019年婚庆服务机构数量较2018年增长35%,2020年结婚新人将持续增长,突破1300万“人”?行业规模将比2019年增加多少倍,到2022年将达到……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不知道是谁脑子进水了!很多人都是被类似的“大数据”忽悠了!被你身边或是你看到的某场、某些场次婚礼的唯美视觉和幸福感受忽悠了!

现在是重新思考商业模式的时机,理论上说现在绝对不是一个进入的时机,而是并购、重组、拆分、整合、关停并转的时机。

当然,作为一个从业三十余年,经历过这个行业风风雨雨、起起伏伏的婚礼人,我绝不是看衰我们这个行业,而是希望同行们应该用更加理性、更加商业化和产业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认知。

图片来源:网络

社会大环境近年来有了很大改变。对婚礼的“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奢侈炫富、低俗婚闹等陈规陋习”从社会舆论多角度开始抵制。

最近各地民政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要“着力创新婚俗改革工作措施和方法,推动婚俗改革工作深入开展。争取通过3到5年的努力,婚嫁新风推动机制和工作制度基本健全,婚事中的封建迷信、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文明节俭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婚事中的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广大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引导新婚当事人抵制……奢华婚礼。广泛宣传婚姻法规政策,普及科学知识,传递文明理念,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革除陋俗、理性消费,树立婚事新办、文明节俭、绿色环保的婚嫁新风尚。要组织开展‘婚嫁新风进万家’、集体婚礼、植树婚礼、慈善婚礼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转变观念,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着力规范婚礼仪式和操办模式,统一最高消费限额……”。

应该说相关政策和舆论导向也给婚礼服务行业原有的商业模式的带来了新的思考课题。

图片来源:网络

疫情过后,可能会带来的婚礼变化:

婚宴规模缩减,分餐制,对餐饮及环境的更高要求(包括餐饮采购、加工制作、传菜、餐具消毒、就餐方式、桌型及座位摆放、安全卫生标准、公筷公勺、餐具、酒水环节、厨余处理等);

婚礼仪式压缩(空间、人群密集、通风、迎送客、敬酒方式),预算减少,增加一次性用品,购买或定制婚纱礼服人群增加;

户外婚礼,晚间婚礼,简约化,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需求上升;

旅拍及目的地婚礼范围的变化,网络及社交媒体在婚礼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线上婚博会,婚礼会越来越关注人群密集方式的改变,更加健康、绿色、多样。

将对未来行业同仁提出更多的要求,应该及时准备应对商业模式的变化。

第二,产品模式,你卖的是什么?婚庆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独立的、独特的、自主的产品,中介性质、被动获利、“拼缝”生存。

作为低频但是高粘合度的服务特点,如何更加延长与新人粘合度的时间,拉伸产品时效,礼服、伴手礼、旅拍、亲子、寿宴、商务、人生礼等等,婚庆公司产品模式将会改变,日趋丰富和多样。

第三,盈利模式,绝大多数的的婚企老板只看营收,不计成本,不算利润率,不懂得算账。更有很多人是靠婚企不缺现金流度日,活在不断收入的定金和预付款的陶醉里。

第四,运营模式,传统模式必将改变!有人提出婚礼堂、智能化和轻资产是行业发展的出路。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婚礼堂

婚礼堂的话题重提!肯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方向,传统婚庆公司的模式继续看衰。

关于互联网

最近一段时间,各个地方的商家迅速调整策略,在各种限行等管制措施下,重视并加强了互联网手段的运用,开展直播平台、电商平台、内容运营平台、微信等多元化营销模式,各个地方的线上婚博会正成热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生产、线上销售、远程服务、网络办公、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但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还是那些老问题,婚庆服务行业的线下体验感和婚礼业务的特征,是互联网手段无法实现的。

所以我认为互联网及相关技术,是手段和工具,可以获客、办公、展示、营销,可以获得社群与流量以及大数据,但是并没有改变传统行业运营模式的根本。

在疫情影响下,我们充分意识到线上手段的重要性,将加速从线下到线上的新布局。

线上商城、微信小程序或自有线上平台等优势及重要性在今年将得到明显呈现,加快中国婚庆行业线上化、社群化,随着“线下场景体验+线上社群”新零售模式的发展,积极推动婚嫁产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社群经济时代的进程。

关于轻资产运营

所谓轻资产公司,简单说就是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相对合理或期待的收益。本意主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企业的经验、规范的流程管理、治理制度、与各方面的关系资源、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企业的品牌、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

因此轻资产的核心应该是“虚”的东西,这些“虚”资产占用的资金少,显得轻便灵活,所以“轻”。

重资产是指企业以较大的资金投入,获得相对较少的利润回报,利润率较低。

婚庆公司的资产核算应该特殊:尽管总体说都属于轻资产运营,但是大家算算账,如果房屋、库房、人员工资、购置道具等设备的费用比例过高,不合理的投资或合作投入都应该列入资产,轻资产运营(人员、库房、办公场所、合作方式)。

轻资产?重资产?什么比例为合适?婚庆公司现阶段特别应该有一次资产和资金的盘点:固定资产、银行存款、应收及应付账款、预收及预付账款,并从根本上改变重投入、“小而全”、盲目扩大规模的做法。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的热词:黑天鹅

行业发展过程中,还要面对各种确定与不确定因素,如何面对?只有增加了免疫力,彻底改变行业的那些陈旧的思维方式和混乱的产业模式,定力与内功提升了,也许才能以不变应对万变,应对各种“黑天鹅”。

婚礼可以是暂停、延续的状态,现在就是暂停期,但是行业需要重新审视,在转型、变革、健康模式中重启。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转载;来源:婚道婚嫁产业研究院;作者:史康宁;责编:风晓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