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宴会市场“回春潮”!

结婚产业观察·2025-02-18 09:52
2084
没有躺赢者,只有进化者!当人口红利消散、成本高企成为既定事实,真正的机遇藏在裂缝里。





2025年的春节假期落下帷幕,尽管全球经济仍笼罩在不确定性的阴霾中,中国的消费市场却展现出了一丝春天的迹象。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节日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1%,消费市场总体实现平稳开局。

春节消费热潮同样体现在婚宴上。随着2024“无春年”切换至2025“双春年”,婚宴市场在今年迎来触底反弹。

根据《结婚产业观察》调研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山东等全国多地时发现:截至目前,2025年各地婚礼宴会酒店的婚宴预定量,相比2024年普遍有所增长,五一、国庆等热门档期已经出现了预定热潮。

双春年“回春”!


2025婚宴预定普遍增长

国家民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量仅有610.6万对,较2023年同比减少157.6万对,同比降20.5%%。结婚人数进一步下探,创下近40年来新低。这一数据也直观反映在2024年的婚宴上。据《结婚产业观察》了解,自2024年以来,全国婚宴市场基本都呈现数量下滑、消费降档的局面。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局面或将在2025年反转。温州瑞锦大酒店、武汉湖锦酒楼、湖南和盛餐饮、山东罗芙威宫等多家知名婚礼宴会酒店纷纷表示,2025年的婚宴预定情况同比2024年有了显著好转,尤其是大日子的预定量大幅增加。

图片

温州瑞锦大酒店

江西禧宴集团董事长陈勇根透露道:“2025年的婚宴档期,全民结婚日基本上预定得差不多了,2026年的档期也有少量预定。”

世纪缘酒店集团宴会总经理徐战也表示:“2025年和2026年的档期预定情况非常乐观,特别是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的档期,已经出现了预订热潮。”

可以看出,“双春年”确实为婚宴市场带来了一股暖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日子的预定量大幅增加,但二类日子和普通日子的预定量并没有明显增长。

面对市场分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行业正在通过多元化的营销策略吸引客户。

陈勇根表示,2025开年,企业推出了“满赠活动”(满2桌送1桌,满10桌送5桌等),创造了两千余万的签约额,显示出价格优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温州瑞锦大酒店执行总经理陈慧也透露,酒店正在研究推出“预定酒席赠送婚礼堂立减优惠”以及提升酒水档次的活动,试图通过增值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图片

湖锦酒楼(四新店)

市场回暖的表象下,实则孕育着结构性升级机遇。单纯的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行业正在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注重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整体解决方案。

南京丰大国际大酒店副总经理项楠,带领企业通过文化主题体验日、社交媒体互动等创新营销活动,显著提升了预定量和咨询量。

世纪缘策划了“早鸟计划”、“新春第一宴”、“主题宴会推广”等一系列营销组合拳,例如通过“新春第一宴”试吃会构建情感连接,深化客户关系运营,赋予忠实客户优先选期特权,借助社交裂变机制将私域流量转化为增量订单;从情人节限定场景到亲子互动体验的主题宴会矩阵,则通过内容营销打造了沉浸式消费记忆点。

从面子到里子!


被重构的消费场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品质。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平均每对新人结婚花费为33.04万元。当年轻群体成为结婚消费的主导力量,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营业额的增长,还有消费习惯和消费趋势的转变。

图片

图片

罗芙威宫

喜淘集团创始人吴庆宗提到,年轻一代消费者对婚礼形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草坪婚礼、礼堂婚礼、主题婚礼等不同形式的婚礼形式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他还补充道:“消费者在选择消费时,愈发注重体验与情感的连接,追求幸福感,愿意为有温度的产品和体验买单。”

和盛餐饮集团副总经理陈荣华向《结婚产业观察》介绍道:“以往是新人询问和听取策划师的意见,但是现在更多的是新人提出自己的想法。这可能就是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最大特征——‘取悦自己’。”

陈慧发现,春节期间新一代消费者对宴席价格比去年降低,又坚持菜品“份量必须充足”——这种看似矛盾的诉求背后,藏着“悦己消费”的核心密码:人们不再为虚无的排场买单,而是追求“花得值”与“花得爽”的平衡。

湖锦酒楼集团副总经理李谦向《结婚产业观察》透露:春节期间顾客的消费都偏向理性化,客单价下降了20%。另外,潭城禧宴反馈数据,宴会均单餐标下滑、婚庆预算缩水至1.8万元以内,这些撕开了消费市场的表象。


消费者并非单纯“捂紧钱包”,而是将预算重新分配给了更“悦己”的领域:舜和国际酒店投入电玩设备,春节期间上座率提升10%;南京丰大国际推出的文化主题宴会、数字化体验也刺激了订单量逆势增长。山东罗芙威宫同样注重文化体验,打造更加特色的多功能空间,增加社交属性,执行总裁王美竹表示婚礼咨询量明显增多。

个性化、多元化、注重宴会品质和氛围、关注产品文化内涵、重视自身体验……这是我们在采访中,几乎每一位经营者都会提及的消费趋势。

这些转变本质上是消费者主权意识的觉醒与价值维度的扩展,他们正在从“被服务者”成为自己的“主理人”。新一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产品功能,而是追求多维度的价值体验,包括情感满足、文化认同、社交属性等。

在这场静默的变革中,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同时驾驭“理性效率”与“感性温度”的企业。

在湘潭这样的四线城市,潭城禧宴正经历更残酷的竞争。潭城禧宴总经理贺湘衡发现,当过多的新婚礼堂挤入湘潭时,真正的战场不在价格。贺湘衡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贯彻销售为先,服务为王的发展战略。在前端,主抓一线销售邀约、成交等业务能力;中端强化中期筹备服务;后端优先宴席当天的现场服务及餐饮出品。”

湖锦酒楼优化供应链体系降低食材成本,开源节流;南京丰大加强线上平台建设,优化预订、支付和客户管理系统等,用数字化系统提升人效;武汉洪山会议加大线上营销、用好AI灵活应对市场——这些“看不见的功夫”,恰恰是为“看得见的体验”腾挪空间。

正如舜和国际酒店总经理助理乔之慧所采取的措施以大店思维,要赚钱货要全的理念,对标万象城,创新海鲜大卖场,让顾客能够丰简由己随意点菜。“我们花费17万将点菜屏更新,调整点菜流线,增加冰柜、改造菜品呈现方式,毛利下降10个点,让利给顾客。”降毛利换客流增长,本质上是用规模效应支撑体验升级。

多重交织!


在收缩与进化中寻找新坐标

婚礼宴会行业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从市场萎缩到消费需求的迭代,从业者普遍感受到新旧模式的激烈碰撞。透过现象看本质,行业的变革不仅是市场环境的倒逼,更是一场关于价值重构的生存实验。

李谦、陈勇根在采访中都表示,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未来宴会规模将会持续收缩。贺湘衡对此表示赞同,当90后、95后成为消费主力,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导致宴席桌数锐减成为常态,传统“大操大办”模式难以为继。

徐战直言“内卷已经成为了行业生存底色”。她表示,婚礼堂、宴会酒店数量不断增加,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从传统的餐饮型酒店改造、投资,到原先婚礼人群的介入,再到相关地产行业和投资人进入,从事婚礼宴会行业的人与店都在增多,这加剧了行业的内卷现象。

图片

图片

南京丰大国际

项楠提到“成本压力威胁盈利能力”时,更是道出了行业的集体焦虑。人力、食材、场地成本三座大山叠加,传统粗放式经营已触及天花板。陈勇根警示,投资回报周期拉长将加速行业洗牌,“小而美”模式可能成为破局关键。

陈荣华预判,一站式轻风格婚礼堂将会逐渐兴起,这本质上是对成本结构的优化重组。通过标准化流程降低边际成本,通过场景复用提升坪效,这种效率革命正在重塑行业生态。

行业“内卷”已成共识,但细分赛道的蓝海正在显现。宝宝宴、求婚宴等细分场景崛起,填补了市场空白。武汉幸福文旅集团总经理吴俊彬坦言:“未来行业的增长都在小宴种。”

小型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的分层化,要求企业必须精准定位客群,从“大而全”转向“精而美”。吴庆宗表示小宴会产品如满月宴、百日宴、周岁宴、求婚、告白等还有一定的开发空间潜力,为宴会市场开辟出新的细分增长领域。他提出的“文化赋能”战略,与南京丰大的“文化主题宴会”不谋而合。在标准化服务逐渐同质化的当下,地域文化、家族记忆、个人故事的深度挖掘,正在创造新的价值锚点。

下沉市场的潜力同样不容忽视。徐战指出的三四线城市主题宴会空白,暗示着差异化竞争的另一种可能——将一线城市的成熟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而潭城禧宴在湘潭的突围证明:区域品牌通过精细化服务与快速迭代,完全可以在局部市场建立护城河。

面对人口红利消退与经济波动,婚礼宴会行业的未来竞争,本质上是价值创造能力的比拼:

一是菜品与服务回归本质。陈勇根警示的“不重菜品即死亡”,提醒从业者勿因追逐概念而忽视基本功。

二是体验设计的系统化。从空间美学到流程仪式感,需构建完整的体验价值链。

三是组织能力的进化。包括柔性供应链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敏捷决策机制等底层能力的升级。

正如项楠所言,未来三年将是“创新与升级”的关键窗口期。那些既能守住服务本质,又能重构价值体系的企业,终将在洗牌中赢得新生。

当消费者不再为形式买单,而为情感与记忆付费时,婚礼宴会行业便从“餐饮服务业”进化为“情感制造业”。未来的赢家,必定是那些能精准捕捉时代情绪,并用创新手段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企业。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多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