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对婚礼宴会人有什么影响?

结婚产业观察·2025-04-18 09:19
602
“关税战”下的冲击一定会有,但绝非致命,相反,在这样的变局中,新的价值变动点会浮现,新的机会也将随之而来。


随着2025年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的实施,婚礼宴会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一周以来愈演愈烈的关税混战,每天的新情况都令人目瞪口呆。关税是经济与政治博弈的焦点,其一点点变动将会形成“蝴蝶效应”影响全球。当下这场百年来全球贸易的最大变革将在多个层面对婚礼宴会行业产生连锁反应。

当“关税”成为了人人口中都会谈及的热词,婚礼宴会行业将面临什么?

01行业供应链巨震:加速重组

关税政策对中美婚纱产业链的深度影响已显现系统性传导效应。

美国全国婚纱零售商协会数据显示,该国90%的婚纱依赖中国制造,平均零售价达2000美元的单件产品若全额转加25%关税成本,终端价格将突破4000美元阈值,直接冲击消费端承受能力。

这一成本压力通过全球供应链形成逆向传导:作为中国最大婚纱产业基地的苏州虎丘婚纱城,2025年一季度对美出口量同比锐减25%,中小厂商倒闭率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产业集群年产值已出现负增长趋势。

关税壁垒不仅重塑了国际贸易格局,更倒逼国内产业战略重构。原本依托国内婚庆市场饱和趋势布局海外赛道的供应链企业,面对美国市场准入成本激增,被迫启动战略收缩。

图片由AI生成

苏州虎丘婚纱城是中国最大的婚纱产业集群,年产值超百亿元。当地厂商坦言:“美国订单占公司业务的70%,关税导致利润几乎归零,部分客户已转向越南和印度。”尽管东南亚产能存在质量不稳定、交货周期长等问题,但价格优势仍分流了中低端市场。据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虎丘婚纱出口量同比下降25%,中小厂商倒闭率同比上升12%。

另一方面,此前随着国内婚礼宴会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众多具备实力的供应链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这一系列关税政策落地后,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呈直线飙升,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企业被迫重新权衡利弊,调整战略布局。

部分企业选择深耕国内市场,挖掘国内消费潜力,或是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寻求新的增长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及新兴市场的竞争,促使行业洗牌加速。还有部分企业或许会通过价格调整,将部分新增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不过这一策略也面临着市场接受度的考验。

02新人消费端变化:倒逼与机会并存

很多人听到“关税战”,第一反应是国家和国家之间斗法,和消费者有啥关系?其实,关税战的影响,会一层一层地传导到每一个普通人身上的。

大体上说,这种影响会体现在:就业风险、物价上涨和财务风险三方面,将导致他们的消费决策发生变化。映射到婚礼宴会的消费端上,则会加剧了市场的“马太效应”,消费者在婚礼消费上的选择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态势。

图片由AI生成

在高端市场,消费者更倾向于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高端产品和服务支付溢价。与此同时,定制化服务的溢价能力在高端市场进一步凸显,高端消费群体对独特体验和品质的仍有追求。

与高端市场形成对比的是中低端市场的“务实主义”转向。在二三线城市,“微型婚礼”逐渐兴起,这类婚礼剔除了婚纱摄影、车队等非核心环节,将消费焦点聚集在宴席这一核心需求上。

关税战背景下,婚礼宴会市场的消费分层 不仅是价格敏感差异的体现,更反映出不同消费群体在婚礼价值认知和需求结构上的深层变化——高端市场持续强化“稀缺即价值”的消费逻辑,中低端市场则通过流程简化和国产替代实现婚礼消费的成本优化,二者在关税冲击下形成了差异化的消费路径。

其次,在民族情绪波动、消费者情感导向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一些原本以进口吸引中产消费者的品牌,其文化认同感可能下降,导致市场拓展受限。此外,若总部因关税及运营成本原因选择暂缓在华扩张或减少品牌推广投入,将进一步削弱其本地影响力。

反之,中国本土品牌凭借更灵活的运营机制和对本地市场的理解,可能在中高端市场获得更多空间。

03婚礼宴会人的应对策略

面对关税挑战,行业更需调整和创新升级构建韧性,在供应链重构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压力中探索发展路径。

1.灵活调整产品结构与成本控制

贸易战的背景下,普通人最先做的事就是,在消费上精打细算,性价比优先。进口已经成了溢价的标签,现在可以找品质更好、价格更优的国产替代。

精打细算,回归产品价值,也是未来消费者更加理性、成熟的选择。消费者虽在预算上有所收紧,但对婚礼品质的要求并未降低。企业应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确保在维持高品质的基础上,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之下,不少宴会企业抓住消费喜好风口,通过“轻量化婚礼”和“高质价比服务”逆势突围,精准切分中端市场,吸引预算有限但追求品质的新人。

对于不少企业来说,智能供应链管理也是控制成本的一大助手。传统婚礼堂的食材供应链管理依赖人工经验,存在库存积压和成本浪费问题,通过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例如,长春红事会酒店通过餐链系统,将婚礼堂食材采购周期从7天缩短至2天,同时通过动态预警功能避免食材过期,年节省成本超百万元。

图片由AI生成

其次,可以通过5D技术驱动场景创新,降低经营成本。5D全息光影宴会厅,通过墙面、餐桌、天花板全覆盖投影,实现场景 “一键切换”,避免传统宴会厅每三年一次的百万级装修投入,同时通过互动式全息游戏提升宾客体验,有效降低了传统婚礼堂运营成本。

2.强化本土化与客源定位

在中美关税战持续影响下,国内婚礼宴会行业正通过强化本土化战略与精准客源定位寻求突围,其中深耕下沉市场、打造本地特色体验及激活本地客源成为关键路径。

关税战背景下,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的消费潜力成为行业新增长点,这些区域市场尚未饱和,具备较大开发空间。行业通过品牌下沉与轻资产模式(如加盟合作)加速抢占增量市场,例如部分连锁婚宴品牌以输出管理团队、统一供应链的方式在县域市场布局,降低重资产投入的同时快速扩大市场覆盖,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图片由AI生成

在产品设计层面,融合地方文化元素成为吸引客群的重要策略。企业将非遗手工艺、本地美食等特色资源转化为宴会主题或活动亮点,满足消费者对文化认同的深层需求。如苏州部分婚企将苏绣技艺融入婚纱设计,开发具有江南文化标识的 “新中式”婚庆套餐,在本地市场的渗透率提升35%。

为减少对异地客源的依赖,行业积极通过社群营销与本地节庆活动合作激活存量市场。企业依托社区团购、本地生活平台搭建私域流量池,针对生日宴、家庭聚餐等高频消费场景推出定制化套餐,通过会员体系、老客户推荐奖励等机制提升复购率。

这一系列本土化策略的核心,在于将关税压力转化为挖掘内生市场的动力 —— 通过下沉市场的渠道扩张、在地文化的价值赋能及本地客群的深度运营,构建更具韧性的市场结构,既对冲了关税对进口供应链的冲击,也为行业打开了基于文化认同与区域特色的增长新空间。

3.跨界融合下的多元发展

在中美关税战叠加结婚人口下降、消费力调整的行业背景下,婚礼宴会行业正通过多元跨界融合探索破局路径,从传统“宴席服务”转向“场景创新”。

婚庆与文旅、餐饮、零售的边界也正在消融。云南大理的目的地婚礼年创收12亿,00后新人选择麦当劳举办“快餐式婚礼”,包场服务订单量年增 200%,国台酒通过“婚庆 + 文化 IP”模式抢占 2300 亿婚宴市场。这种“外卷”策略,提升情绪价值的同时,通过轻量化场景,将单一的婚礼消费转化为家庭生活方式的全周期服务,并强化品牌IP记忆点。

图片由AI生成

潮玩文创与婚庆的结合聚焦“互动体验”,某文创品牌推出“十里红妆”系列中式婚庆主题拼装模型,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手工潮玩,成为新人DIY婚礼装饰及礼物的热门选择,契合Z世代“悦己消费”需求,相关产品销量突破万件。

科技与婚庆的融合着力打造“数字化解决方案”,3D 打印技术被用于制作个性化婚戒、喜糖盒,虚拟现实技术则应用于远程婚礼直播及元宇宙场景搭建。这些跨界实践既通过本土化场景创新降低对进口供应链的依赖,也以差异化服务满足消费分层需求,为关税战下的行业转型提供了多元发展样本。

04写在最后

关税战不仅重塑了婚礼行业的成本结构与消费逻辑,更折射出全球化分工的脆弱性。当“中国制造”与“美国需求”的链条被打断,从业者被迫在成本、质量与生存间寻找平衡。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将决定未来十年全球婚庆产业的底色——是重回协作,还是走向分裂?

对行业来说,“关税战”的冲击一定会有,但绝非致命,至少对婚礼宴会行业不是。相反,在这样的变局中,新的价值变动点会浮现,新的机会也将随之而来。

我们改变不了形势,但是我们可以做好自己。

[ 原创声明:本文为结婚产业观察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结婚产业观察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关注微信公众号:结婚产业观察(wionews),每日推送,干货互动精彩

服务热线

15951931910

微信服务号